第564章 暴走的胖子(2/3)
抗意志。
若是我军与幽州割裂,自立门户,在各州县官员的眼里,我们可就成了叛军,恐怕会遭到各地强烈的抵抗!”
“嗯……你说的有点道理。”
安禄山将双臂抱在胸前沉吟道,“但张守珪不给我这个面子,实在让孤咽不下这口气!”
史思明攥拳骂道:“这老贼真是忘恩负义,还是我们把李璘送到了幽州,他才有了今天!现在看我们地盘扩大了,反而在背后算计我们,真是岂有此理!”
“呵呵……这就叫功高震主。”
高尚抚须大笑,“在张守珪的心中,他才是我军的领袖,所以他一直在防着我们坐大,对我军将领处心积虑的打压。”
高尚的这番话并非给张守珪拉仇恨,而是有真凭实据。
在安史叛军向南攻城掠地的时候,张守珪先后设置了三个节度使,分别是常山节度使、魏州节度使、齐鲁节度使。
常山节度使坐镇真定县,统兵四万,阻挡河东军从井陉道出来骚扰河北的州县,由张守珪的弟弟张守琦担任。
魏州节度使驻守魏州治所大名,统兵三万,防备长安军进入河北,由安禄山麾下大将蔡希德担任。
齐鲁节度使驻节齐州治所历城,统兵三万,防备王忠嗣反攻河北,由张守珪的长子张献甫担任。
三个节度使里面,两个张守珪的自己人,一个安禄山的人,而且魏州也不如其他两个地方重要,打压的意图不言自明,这也是导致安史集团将领不满的导火索。
安禄山脸上的肌肉哆嗦了几下:“说的直白点,别拐弯抹角的,老子没这个耐心!”
“是!”
高尚露出尴尬的笑容,当即把自己的计划详细道来。
“臣的意思是由大王给幽州上书,建议把徐州设为陪都,然后让李璘把他的儿子派来监国。
张守珪一直担心我军坐大,肯定会同意大王的这个请求,并派遣他的心腹前来徐州辅佐。”
安禄山的脸颊不停的抽搐:“怎么,你是嫌张老头在幽州隔的太远,管着孤不方便,让他派几个心腹来徐州盯着我?”
“臣不敢!”
高尚急忙解释,“大王听我把话说完,只要李璘的儿子到了徐州,你就让追击王忠嗣的安守忠将军撤兵,放开一条北上的道路。
王忠嗣乃是当世骁将,他只是兵力不足,所以没能守住齐州与德州。
但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臣相信王忠嗣一定可以长驱直入,直捣幽州。
张守珪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十有八九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大王甚至可以安排奸细打开蓟县的城门,协助王忠嗣击破幽州。
到那时,李璘、张守珪都做了长安军的俘虏,大王就可以拥立李璘的儿子为帝,效仿曹操。”
安禄山捻着胡须沉吟片刻,击掌称赞:“不错、不错,好一招借刀杀人,可以试试!”
安禄山说干就干,酒宴结束之后就亲自提笔给李璘写了一封奏折,说徐州乃是九省通衢,天下重镇,希望朝廷能把此地设为陪都,派遣太子前来坐镇。
安禄山的奏折八百里加急,两天之后就送到了幽州治所蓟县。
来自各地的奏折一律先由张守珪过目,并在批复之后转呈李璘加盖印章,即便是安禄山的奏折也不例外。
李璘今年二十三岁,他的长子李偒业已八岁,在长安的时候被李隆基册封为襄城郡王,并于去年冬天被送到幽州。
幽州集团既然以大唐正统自居,必要的程序肯定不能少,譬如改元永泰、定都蓟县、设立三省六部等等,于是李偒在今年春天被册立为太子,其母谢氏被册立为皇后。
看完安禄山的奏折,张守珪立即召集心腹共商对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