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高升(1/3)
马铖瞪了一眼吴家周,幸亏这家伙知道轻重,如果再要胡说什么马铖不介意使用临机决断的权利弄死这个东林余孽。
马铖看到吴家周在椅子上坐下,才说道“刚才大家都听清了,陛下已经将城内军政要务都交给本督,为了抵御城外的北虏,本督希望诸位不计前嫌,共同抗清才是!”
这句话可不是马铖的套话,他确实希望手下人不管什么阵营,都要同心合力一同对付满清,毕竟自己人在怎么斗也是自己人的事,让满清打进来那就亡国灭种了。
现在马铖的手下分属三个派系,知府吴家周和溧水县令徐沾属于东林党,军情司的卢嗣业属于卢九德一系,只有王显才能算上马铖的嫡系。不够这些人都知道马铖手里有皇帝的圣旨,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听马铖说完后纷纷表示一定遵守贵阳侯的军令,不负皇帝陛下厚望云云。
“好,既然大家无异议那本督宣布,从今天开始在城内实行余粮征集制,每家每户留下半月口粮,其他全部上缴,用来守卫城池!”
马铖这席话如同炸弹一样,屋中所有人马上开始窃窃私语。明朝虽然是个封建王朝,但却是个法治社会,虽然和后世的法治社会不同,但是每人每户的家庭财产还是受法律保护的。特别是那些有功名护体的士大夫,他们连税赋都不交,更不用说什么粮食了。
吴家周在屋中众人中官职最大,听马铖这么说赶紧问道“侯爷,这不合礼法啊!国家规定士人免徭役,这收取余粮肯定会激起民变的!”
马铖一瞪眼睛说道“当年杨慎说过,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大明养这些士人二百七十多年,现在国家到了为难之时,让他们为国家做些贡献不行吗?”
马铖说这几句话有些强词夺理,当年杨慎也不是这个意思,不过现在马铖手握圣旨,吴家周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触霉头,所以听马铖说完也就不再说话。
马铖实行这个余粮征集制也是逼不得已,现在城内已经与外面断了联系,粮食也断了供应,为了继续守城,只能集中全城的力量了。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战争动员率这个名词,历史上动不动就记载那个王朝兴百万之师,讨伐某某政权,其实历史书上的记载并不正确。
有人类至今,最为残酷最为血腥的战争就是二战,在二战中动员率最高的国家是德国与前苏联。德国在二战期间控制的德意志民族人口是七千多万,战争期间共动员了一千七百万人。对应的是一亿八千万人口的前苏联也只动员了三千万而已,动员率只有百分之十六多一点。
虽然动员的士兵不到人口的一半,但是德军打到最后甚至已经出现了兵员枯竭的状况,就是达到征兵年纪、身体符合当兵要求的男性都已经消耗完了,只能不断地放宽征兵年龄和条件,所以后来就出现了大量的十四岁娃娃兵参战的情况。
战争是决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德国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兵役制度,也只能达
到百分之二十四的动员率,这都已经是涸泽而渔了。所以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百万大军并不可靠。
这不是全国上下有多少男人的问题,关键是部队是要吃饭喝水,而古代道路的运力又有限,防疫给水能力也差,一个地方人堆太多,那粮食运上来不够吃,柴火不够烧,干净水不够喝,拉屎都没地方拉,最后不是饿肚皮就是疫病流行大军垮掉。
但是历史上的百万大军又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古代作战相应的后勤输水运粮的人数庞大,古人很多时候的百万大军都是将这些非战斗人员算其中的,例如隋炀帝的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光后勤补给就能占三分之二的人数。
现在马铖手中的南京共有一百万人口,就算马铖手里掌握超过德国的兵役制度,最多也就能动员出二十四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