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燕公子

第三十六章 奏对(四)(2/3)

目录

相比,在晋阳郡附近及以南同秦国对决,对我燕国来说优势就极为明显。

一则,晋阳盆地物产丰富,这数年来粮食又连年丰收。自归我燕国之后,其时刻面临被秦军分割而攻的局面,完全改观。北可依托雁门、代郡,东则通过狼孟城、军都陉、飞狐陉、蒲阴陉,与我燕国腹地相连,有利于我燕国大军及各种物资粮草补给;

二则,目前看起来,晋阳郡虽受到南部河东郡和西部上郡秦军的夹击,但秦国河东和上郡却被骨脊山脉和大河阻隔,秦军分于两处而不能统一指挥,便于被我燕军各个击破。

臣建议王上让李牧将军派遣军队,进驻到汾河谷地,掌控晋阳以南的战略要地。秦军欲攻晋阳,则只能沿汾河谷地北上,仰攻我祁城等地。而我大军则居高临下,可直下河东。

王上,若战事顺利,我军不但能全据河东之地,还可避开秦国函谷天险,经蒲坂而渡大河攻击咸阳;若战事不顺,则可据依晋阳以南的丘陵山地,把守汾河谷地而拒秦军。

同样的道理,秦国欲取我燕国,不管是卫地,还是九原、雁门,皆不可取。

攻卫地取邯郸北上,路途遥远;犯九原、雁门,山川大河阻隔;唯有攻晋阳,取代郡而直趋我蓟都城下,是秦国的最佳选择。

故此,臣同李牧将军的判断一样,未来我燕国同秦国决战的主战场,不会是别的地方。必然是,也只能是晋阳以南及其附近之地。

据臣另外判断,鉴于当下之地利,秦若攻击我燕国,不会单从河东出兵,从秦设三川郡分析,秦国很可能会出兵沁水谷地,而北犯韩之上党。

大王,秦国若占据了上党,在威胁我邯郸的同时,也切断了我晋阳同邯郸之联系,并能形成夹击我晋阳之军之态势,我燕国不得不防。

但臣在此,还是谏言王上,不要让冠军候率军贸然出击河东。一则,我燕国此时并没有完全做好同秦国大战的准备;二则,此时同秦做战,战事必然不会短时间内结束,徒耗费我燕国国力的同时,亦正中他国之怀。

….

此乃臣之愚见,请王上思之。”

言罢,乐间起身,双手伏地,朝姬康大礼而参拜。

书房内角落一处,一个史官正奋笔疾书,记录着今天书房内发生的这一场君臣奏对。

听完乐间的一番话后,姬康默然沉思了起来。

乐间的话,很好理解。

燕国肯定会同秦国发生主力会战,但不赞同李牧此时率军,主动攻击秦国的河东郡。而且建议姬康,应及时调整燕国当下的修养生息国策,进入战事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这几年来,燕国上下很多人,已经很满足当前“安逸”的生活了,包括姬康在内。

皆认为,燕国已足够强大,没有什么外敌敢于入侵。虽然期间有匈奴袭击武川城之事发生,给燕国敲响了“警钟”。但在国内,燕国朝堂乃至民众,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贸然改变修养之策,而进入到战时准备,乐间的谏言乃至李牧的呈书,必然会在朝堂内引起极大的争论,也必然会有人说出“穷兵黩武”类似的话来。

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啊!

目前看来,秦国在接连失去了两位君王之后,并没有驻足不前,而是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扩张。燕国不能也不该满足现状,必须调整国策,积极应对新的局面。

想到这一切,姬康脑海中,不由闪过自己前世中曾读过的一篇典故:

“……乐间谏道:“赵国西接秦境,南交韩、魏,北连强胡,而东邻燕国,是个四面受敌的国家,战事连年。因此,赵国百姓习武尚勇,能征惯战。青壮死于长平虽数十万之众,但赵国的民众还很多,况且国中尚有廉颇、李牧等良将御敌。大王不可小视而轻率出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制药师系统 丁薇记事 东欧领主 都市最强狂婿 疯骑士的宇宙时代 斗破之我叫纳兰叶 夫人肯认错了么 伏矢 符师求生记 纲手和二哈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