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关中(九)(1/3)
一场暴雨之后,让炎热的天气,变得稍微凉爽了一点。
临晋城下,燕军大营的中军大帐内。
李牧将姬康的诏令,递给了副将荣岩,刘胜二人,言道:
“王上灭秦之意甚决,我军做为此次伐秦主力,兵力高达近五十万,却被秦军阻挡在了临晋城下数月,迟迟无法打开局面。
虽然王上从不责备我等,反而一再勉励我们,但鉴于目前的状况,本将还是深感有愧于王上,有愧于我燕国上下。”
荣岩和刘胜两人看完姬康的诏令,面容也变得肃穆起来。
“秦军在兵力不次于我军的情况下,却不愿同我军对决。反而利用临晋周边完善的防御工事,层层阻击我军,迟滞我军的进攻。
要按如此打法,此次伐秦战事必然会旷日持久。我军想要达到突破秦军的防线,进逼咸阳的目睹,恐怕不是短时间内能达到的。”头缠孝巾的荣岩言道。
大将军荣蚠逝世之后,荣岩并没有返回蓟都为父亲奔丧,而是对前来劝慰的燕军将领们说道:“吾父一生忠于国事,若我回去,父亲必会在地下埋怨我的。”
姬康闻听之后,很是感佩,准许荣岩率军出征。
“是呀!北路大军被秦军阻挡在雕阴城下,南路大军被隔绝于函谷关外。就是我中路大军,这数月来,也才占据了秦军的十几个营寨,并没有对秦军主力造成重创。
这样打下去,犹如荣岩将军刚才所言,恐怕费日甚多。我军此次伐秦,乃举国而战,在这里同秦军长期对峙,对我燕国并不是一件好事。”副将刘胜也面带愁容地道。
“两位将军所言甚是,我军不能如此,必须改变目前的打法。”
李牧说完,起身来到了帐内的堪舆图旁。荣岩和刘胜见此,也起身来到李牧的身后,三人的目光皆看向了地图。
许久之后,李牧转身对荣岩和刘胜二人道:
“我军撤离临晋,转回合阳。”
“什么?撤回合阳!”荣岩和刘胜一起叫了起来。
李牧点了点头,对两人道:“撤,我军撤回合阳。”
“大都督,我军为何要撤回合阳?”荣岩和刘胜二人,又一次异口同声地问道。
“目前,秦军龟缩于临晋不出,利用其周边地形层层阻击我军,并且在临晋的后方持续完善其防御工事。我军就是拿下了临晋,想要西进,还要攻破洛阴、阴晋一带的防线,继而要攻取蕞城(今陕西临潼市),渡渭河,而至咸阳。
如此以来,战事可能会延续两年至三年,甚至更久。伐秦之战久拖不决,我燕国的压力就会无限增大,也给了他国觊觎我燕国的机会。楚国此次想出兵攻我燕国,就乃明证。
王上的诏令很是明确,若楚国犯我,要求我伐秦大军不要理会。但身为国家之将军,怎能让王上一人独自面对他国的挑衅呢?”
….
说到这里,李牧拍了拍地图上的合阳所在,继续言道;
“我军伐秦总兵力,已陆续高达九十万众,但三路大军处于北、中、南三处,始终无法形成合力。我部做为伐秦之主力,必须要首先打开目前的僵局。
南路王石将军所部,只有在我军打通临晋至阴晋一线的防线之后,夹击夺取函谷关后,方能与之会和,我军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
曾有人建言我王,让王石的南路大军北渡大河,调至河西同我部汇合。王上也曾来信询问本将的意见,但被本将给拒绝了,要求南路大军继续驻守在函谷关前。”
听到李牧说出如此隐秘,荣岩和刘胜疑惑地看向了李牧。
南路王石所部,麾下有二十余万大军,但目前所起的作用,好像就是牵制函谷关内十万秦军。在北路和中路大军已攻入河西的前提下,作用看上去并不是很大。
如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