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辛弃疾:乱世中的英雄悲歌(2/7)
磨穿,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们遭遇过土匪的打劫。一次,当他们经过一片山林时,突然从四周冲出一群土匪。这些土匪手持武器,面露凶光,口中喊着索要财物。辛弃疾毫无惧色,他挺身而出,手中的长枪紧握。只见他身形闪动,枪花飞舞,瞬间便将几名土匪击退。他的同伴们也纷纷拿起武器,与土匪展开搏斗。在辛弃疾的带领下,他们英勇作战,土匪们渐渐不敌,四散而逃。
也曾遇到暴雨天气,雨水如注,道路瞬间变得泥泞不堪。他们的脚步深陷在泥中,每前行一步都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马匹在泥沼中挣扎,行李也被雨水浸湿。但他们相互扶持,彼此鼓励。辛弃疾走在队伍中间,为大家加油打气,他的声音在暴雨中依然坚定:“兄弟们,这点困难算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临安,是复国!”在他的鼓舞下,众人咬着牙,继续前行。
在途中,辛弃疾结识了一位老者。那是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他们在村边休息时,老者路过此地。老者白发苍苍,眼神却深邃而睿智。他见辛弃疾仪表不凡,便停下脚步与他交谈起来。辛弃疾向老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志向,老者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叹。得知辛弃疾南下是为了寻求复国之路后,老者微笑着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本古朴的书籍。“年轻人,你有此等抱负,这本兵书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这是老夫偶然所得,珍藏多年,今日便赠予你。”辛弃疾接过兵书,只见封面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其古老的气息。他感激涕零,当即拜谢老者。老者摆摆手,说道:“望你能善用此书,为大宋百姓谋福祉。”
继续阅读
终于,经过漫长的跋涉,辛弃疾一行抵达了南宋都城临安。临安城的繁华让他们大开眼界,街道上行人如织,商铺琳琅满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头巷尾传来的欢声笑语、丝竹之声,与北方的战乱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辛弃疾心中明白,这繁华之下隐藏着深深的危机,就像一座外表华丽却根基不稳的大厦。他四处奔走,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展自己的军事才华。他拜访了许多大臣,向他们阐述自己对恢复中原的见解,言辞恳切,计划周详,令不少有识之士为之侧目。
第三章:朝堂风云
辛弃疾来到临安后,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南宋朝廷的天空,很快便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注意。他怀揣着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满腔的报国热情,向朝廷上书。他的奏疏中,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详细规划。他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指出金兵虽强,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朝廷上下一心,整军经武,必能收复失地。其言辞恳切,犹如声声警钟,敲响在有良知的大臣们的心头;计划周详,从军事战略到后勤保障,从士兵训练到情报收集,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令不少大臣为之侧目。
然而,南宋朝廷内部却是矛盾重重,宛如一座暗流涌动的火山。主和派势力庞大,他们犹如一群胆小怕事的鸵鸟,畏惧金兵的强大,只想着通过议和来换取一时的安宁,偏安于江南的温柔富贵乡。这些人在朝廷中占据要职,他们相互勾结,形成了一股顽固的势力。而主战派则因长期受到打压,力量微弱,犹如在黑暗中挣扎的烛光。主战派的大臣们虽然心怀壮志,但在主和派的重重阻挠下,难以施展拳脚。
辛弃疾在朝堂之上,力主抗金,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朝堂中回响。“我大宋江山,岂容金兵践踏?若不奋起反抗,必成亡国之奴!”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侵略者的愤恨。他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在场的大臣,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可主和派却冷笑道:“你不过是一黄毛小儿,不知金兵之厉害,休要在此胡言乱语。”他们对辛弃疾的主张嗤之以鼻,认为他年轻气盛,不懂得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