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讲】(4/6)
《楞严经》就是告诉你这个观念。你一个修行者,你还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痛苦从什么地方来,你就很难改变你自己,你说你治病,你都不知道你的病根在哪里,你怎么治呢?所以这个地方就讲到十二类生,就是从我们内心烦恼业力而各自的循业发现而来的。这地方讲到众生的「迷真起妄」,所产生十二类的颠倒相貌。
戊二、、明灭妄名真立六十圣位转依号(分三:己一、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己二、别明诸位次为所转之号。己三、合结诸位次由三行而成)前面是讲凡夫的六道轮回颠倒相貌,这以下是菩萨的功德相,「灭妄名真」,菩萨依止智慧的观照,包括正念真如的理观还有种种波罗蜜的事修;理观跟事修建立的六十个圣位,转“依”号。六十个圣位是怎么算的?
《楞严经》在判教它的六十个圣位是:
第一个,三渐次就三个了,它把三渐次判作当中第一个基础,其中还有一个干慧地,共四个,中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它又把“妙觉”,等觉又多一个妙觉也放进去,构成六十个圣位。它的圣位是这样子来的。总共有六十个圣位的转依自号,转烦恼而依止菩提,转生死而依止涅盘,二种转依自号。这当中分三段:一、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二、别明诸位次为所转之号。三、合结诸位次由三行而成。
己一、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分二:庚一、结前生后。庚二、标列正明)先拢总的说明,三渐次是整个能转依的妙行,它真实是能够产生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种因地的修学。分两段:一、结前生后。二、标列正明。
庚一、结前生后(分二:辛一、结前生类互具。辛二、生后对治法门)结束前面凡夫的迷真起妄,生起后文菩萨的灭妄名真。分两段:一、结前生类互具。二、生后对治法门。
辛一、结前生类互具
【图一】
结束前面的十二类生其实是互含互摄的。看经文:
正明互具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
迷真成妄
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佛陀招呼了一声阿难尊者说:「如是众生」指的是前面的十二类众生,在每一类的众生当中,又俱足了十二种颠倒。譬如卵生的也俱足其它的胎生、湿生、化生…各式各样的,每一个众生它的内心当中也俱足了其它的十二种颠倒。这种情况,佛陀讲出一个譬喻:犹如捏目,乱华发生。虚空本来是清净的没有华,但是有一个人用手去捏他的眼睛的时候,他就从眼睛当中自己看到自己的华,比方说,我们现在有十几个人在教室里面看虚空,你看虚空没有华,那每一个人捏自己的眼睛,你捏你的眼睛,他捏他的眼睛,你看到你的华,他看到他的华,个人在清净的虚空当中,个人看到自己的华相出来。那你会说,这个华是从什么地方来呢?从每一个人错乱的眼睛表现出来。
合法: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妙圆真净明心」指的虚空,我们众生本俱圆满清净光明的一念心性,本来是没有这种十二类颠倒,但是众生一念颠倒产生了烦恼跟罪业以后,就具足这十二种的虚妄颠倒乱想的果报出来。
这地方主要是讲「互含互摄」,比方说我们现在是胎生,但不是说你今生是胎生,你来生就是胎生,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做人,你死了以后还是做人;你是一只蚂蚁,你死了以后还是蚂蚁,不是这个意思。你是一个人,你今生表现一种胎生的惑业苦,但是你也俱足其它的惑业苦,只是它隐藏不现。假设你今天当中起了某种烦恼,造了某种业跟十二类生某一生很像的时候,来生就表现出来。它今生是个蚂蚁,但是它在蚂蚁当中,它能够产生一个人类的烦恼相、人类的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