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一零六讲】(2/7)

目录

他是针对这个来对治瞋。

就是你明明站在理智上,你还是不能起瞋。因为你瞋你划不来,自己在心中产生火气,火跟气结合产生金,结果这个刀伤害自己,因为瞋是你自己在心中燃烧自己。

我们看菩萨戒,诸位你看看《瑜伽菩萨戒》或《梵网经菩萨戒》也好,菩萨有二种烦恼治得很重:第一个“瞋”,第二个“慢”。

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瞋心破坏功德,瞋是心中火,燃烧功德林。你好不容易在佛堂中很辛苦的用功,积集波罗蜜的戒定慧的功德,发脾气整个烧掉了,划不来!“慢”是障碍你的进步,我慢山高你就没办法增上了。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它讲「谦卑」处下哲学,他认为一个人处下是最安稳的,而且能量最强,你看那个水在高处,它是流动的不安稳性。

在美国有一个物理学诺贝尔奖的,他是研究怎么去累积电子跟中子的能量,他要做一个接收器,但他不知道放哪里。后来他有一次去酒吧喝酒,他看到喝醉的人,因为喝醉的人他没有神识,所以他只好顺着地球的磁场在走,他没有意志力去控制他的身体,所以他完全在没有神识的状态,它完全顺从宇宙间的轨则在转。结果他发觉喝醉的人都是往下面走,很自然往下面走,他不会往上面走。后来他知道所有的能量会往下的趋势,他得到这个启示以后,他就在容器当中,在最低点的地方,把能量接收器放在那个地方,果然所有能量都被它吸收去了,他这个观念得到诺贝尔物理奖。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在走,所以你看我们中国文化「处下哲学」就是这个意思,不能居在高位,心要“谦”,你就会不断的成就你的能量,你在高处是发散你的能量。诸位你看看菩萨道,重罪也好,轻罪也好,它对于瞋跟慢的对治,是比较重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诈习

以种种欺诈的手段来骗取他人的财物,欺诈手段骗术,来骗取他人财物,叫诈。

总标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

因为彼此互相的以诈术来欺骗而产生一种引诱,以欺骗的手段来引诱对方,“引诱”就是“诈”的相貌。它的造业,「发于相调,引起不住」,用引诱欺骗来愚弄对方,调弄对方。欺骗的心在心中不会停止,不断的相续的造作,最后的结果,「如是故有绳木绞校。」“绳跟绞”是一组的,“木头跟校”是一组。说你到最后被绳子綑绑住了不得自在,或者是用木板,把我们自己框住了,我们不能自由活动了。因为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把别人慢慢慢慢的骗到一个我们要的地方去,这就等于是把自己框住,把自己绑住一样。所以在结果上,我们就会被绳子綑绑,被木板之所校框,而不得自在。这地方是约着我们今生内心的相貌来说的,来世的果报看下一段:

别明

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

欺骗这件事情就好像你把田放了很多很多的水,白天晚上不断的泡在水中,草木得到水的滋润自然生长。就比喻我们在欺骗别人的时候也是一样,别人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被欺骗;「二习相延」,种子跟现行两个一次又一次的造作没有停止,所以来生就会有什么结果呢?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杻”手铐,铐住手的叫杻;铐住脚的叫“械”;“枷锁”是铐住脖子的;“鞭”皮鞭;“杖”木杖;“檛”马鞭,它的材质比皮鞭还硬,但是比较短,或者棍棒,种种伤害的刑具出现。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十方诸佛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观察我们内心当中这种奸诈虚伪的烦恼,就像谗贼;以谄媚的言词来夺取别人的财物,就像盗贼一样,叫谗贼。菩萨见到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朱重八,哪里跑,我是你小舅子 宝可梦:小智重生世界线收束 练剑就变强,出山即无敌! 我在现世开辟修仙路 hp回到最初的时间 奇人之上 重生:大明星爱上我 全民领主:开局一把加特林 接续华夏文脉,以我名换你命 修仙:我真没想当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