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中国墓葬史3(2/3)
还有殉葬的人或者动物。
商朝的妇好墓,各种青铜器、玉器、象牙制品,几千件文物让人叹为观止,件件都是顶级国宝。
此外就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殉葬,商朝灭亡,到周朝建立后,迈入礼制的周人就开始了漫长的革新之路。
不可否认的是后世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存在人殉案例,但至少和上古相比,不再是主流。
广为人知的人殉制度,有一个人很出名,即朱元璋。
朱元璋承接蒙元的殉葬制度,并没有大规模修改,被后人咒骂不已。
但翻看史书,明朝之前,明朝之后,朱元璋的殉葬都谈不上大。
为何能引来无数咒骂?
主要原因还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光复汉家天下的天子,怎么能用人殉呢?】
“咱改还不成吗?”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标儿……”
老朱本想吩咐朱标去做,一眼望去,除了老二老三,老大老四不在。
愣了愣才突然想起,兄弟二人试制火器去了,今日没来。
“老二,去叫你大哥和老四回来。”
“帮又帮不上忙,该不会是躲着咱吧?”
匠作间。
“老四,这样能成?”
“肯定能成。”
朱棣放下手中的工具,抓起一把小珠子,解释道:“底火,击发,射出去。”
“做不到后世的圆形子弹,但加大威力,很简单。”
“凡事都是一步一步来。”
朱棣仅仅只是在原本的火铳上,进行改进。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射的多,射的远,杀伤半径大。
【人殉制度的缓慢消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华夏第一轮武德爆棚的战国时代,列国打仗的人都不够用,怎么还能活埋呢?
当然,白起除外。
白起表示:一举两得,也不是不行。
当然,白起坑杀降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秦养不起,粮食不够。
但这不是今日视频主题,接着讲墓葬。
人殉渐渐被人俑所取代。
人俑即人造的偶像,类似人偶手办。
并且陪葬的物品也开始弱化。
我想陪葬一套编钟,并且我还想把粮仓、水井、牲畜等都带到地下去继续享用。
但这些东西不好往墓里搬,怎么办?
于是专供于陪葬的陶木制生活器物诞生了,也就是明器。
可以理解为古人的模型玩具,小猪、小狗、家具、厕所等,拿泥巴捏一捏烧制好了,与墓主人一起长眠于地下。
汉代出土了很多,几乎每个博物馆里都能看到,包括后来唐代的唐三彩也是明器。
延续到过去烧的纸车、纸马,如今殡仪馆里卖的纸别墅、纸跑车源头都在这。
一部分陪葬品已经从生前实用器开始转向明器了。
活人殉葬也开始简化,有了陶俑和木俑,捏个泥人,刻个木头人,最有名的就是秦兵马俑。
汉代也有很多陪葬的木俑陶俑。
按理说这种用手办代替真人殉葬已经是很文明的进步。
可孟子依然借孔子之口说出了那句名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最开始做手办陪葬的这些人,自己没有后代吗?
这句话目前有很多种解释。
最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是真人还是陶俑陪葬,本质上只要你还存在殉葬的思想,你有这个思想它就是恶。
其实不论是神秘的秦始皇陵,还是汉代的各种贵族墓葬,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