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这世间终将如您所愿(2/3)
面,所以我带着父母把家安在江州,他们现在开个餐馆,每个月有……上千元收入吧。”
实际上是每天上千元都不止。
但这打了超级埋伏的收入依旧把地级市的领导惊到了:“上千元?!这合理吗?这不是破坏了经济秩序,拉大贫富差距?”
让卫东纳闷:“为什么不能是所有人都赚到上千元收入,就非得全向最低看齐呢,合理合法的劳动收入,带动十几个农村子弟能拿到城市收入工资,我这趟回来就是希望带更多农村子弟出去打工的,他们带回来的收入、技术,也能帮助家乡建设得更好。”
江州哪怕后来直辖了,依旧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
商州更是贫困中的贫困,所以往后二三十年,这里都是朝着沿海地区输送打工潮的主力。
但这会儿还没开始。
让卫东这种基本不对抗的交流态度,让领导也欣然接受:“一个餐馆能带动多少人,你要带动更多人啊。”
石头就带着七八岁孩童该有的稚气笑容,坐在大哥身边,还吊着脚晃悠呢。
显着让卫东特别像是在拉家常:“春节前不是给您汇报了人民相机的工作吗,已经结出成果了……”
果然让领导兴致盎然的凑近倾听。
没有随身携带简易相机,但也不妨碍让卫东列数据:“商州市区十几万人口吧,有多少人买得起照相机?但大家想不想拿相机记录自己的生活,给自己留下一张漂亮的照片?市面上照一次相片黑白得五毛到一元,彩照要两元了,一台相机至少一百多,稍微好点就三四百甚至更多,妥妥的高档货。”
比划着掰手指:“所以我跟西山光仪厂的思路就是开发生产出简易相机,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只要能留下光影就行,三十元行不行?”
领导都眼睛一亮:“好啊,这个产品正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好东西。”
让卫东再描绘:“您知道我们怎么绕开所有的供销系统,把产品搬运卖到人民群众手里吗,很有趣的,理论上应该先去沪海,找那些大百货公司争取给个上架销售的机会,又或者去江州、粤州、平京的什么工业品展销会得奖露面,不,我们直接拉到西湖边找个卖胶卷的小卖部,一眨眼就把几百部卖掉了,游人如织的西湖边上,谁看见这样的景色不想拍照留念呢,然后还能把相机带回去继续使用拍照,是不是就觉得很快乐幸福了?”
这些坚持抗拒改变的人,曾经也是站在斗争最前沿的坚定身影。
只是他们的经历决定了没法接受这样翻天覆地的思想改变,尤其是过去的十多年都在这样拉锯。
但说到这种场景天然就感兴趣了,还哈哈大笑:“对,对对对,二十年前我去过西湖,当时我也想拍照,但开会的人很多,没来得及啊。”
让卫东就吩咐了:“石头,回去找董姐要台相机来,下次您有机会可以拍些自己喜欢的场景,这就是我们搞这次影展的目的。”
身边随时带着俩小子是真好用。
石头跳起来就去了,让卫东再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自己在西山厂怎么得到国内七家感光材料厂,都在攻关研发生产国产彩色胶卷的信息:“现在市面上所有彩色胶卷都是进口货,从二十八元到三十七元一个,一个胶卷就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可还不得不买,不发展经济,就没有钱搞科研,这次到蓉都的感受就是国家已经穷到很多科研项目都停了,先保证这些科研人员、军工企业能吃饱饭。”
丝滑的换到这个角度。
狠狠抽了几口烟的老领导终于开始深思了。
尤启立也来跟这位领导面对面争论过,总是讨论各种体制的专业术语,纯属学术论战。
反得是让卫东这样只就事论事,不谈主义才更说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