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第21章 《华巍山庄》举办五月端阳游园活动(3/5)

目录

饰演白艳冰、凌爱珍饰演白艳芳、钱富春饰演唐志士、杨月英饰演婆婆、钱富春扮演唐志士的书童唐寿。

唐寿这类角色在沪剧中被称为童子生,如果演员不重视的话,根本没什么戏份,过过场而已。钱富春却非常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不管主要次要,只要上台就要卖力。

他感觉虽然饰演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书童,但在唱腔安排上也应该要动一番脑筋。

因为书童唐寿从小迈入唐府,是唐志士少爷的贴身仆人,主仆关系特别好,少爷突然去世,怎不让唐寿伤心,去灵堂祭奠、哭灵全发自内心,表达对主人的忠心耿耿,且唐寿是个小孩子,还带有几分童真。

钱富春注重人物外形,掌握人物内心,表演逼真、唱来朴实,有些咬字上带有一点奶声奶气,深受观众喜欢。

一段简单的唱段,因钱富春的唱腔真切动人被观众认可,这段唱腔,后来被大家称为“唐寿哭少爷”。

在唱腔上,钱富春也有重大的突破,为了达到感情的充分释放,钱富春在文派平稳的唱腔基础上节奏放慢了一倍,原来的一板三眼变成了一板七眼,形成了新的板式“慢腔慢板”,为日后沪剧的唱腔发展做出了贡献。 民国元年,筱文滨还出资把学生钱富春的这段成名唱段灌制成唱片发行,成为上世纪民国30年代申曲时期最流行的唱段之一。

钱富春从饰演“唐寿”开始渐渐被观众所熟悉,钱富春,开始担任一些主要的角色。就在这时,钱富春与沪剧结下了良缘,走上戏台,成了上海滩家喻户晓的申曲后起之秀。

沪剧有史以来总共有100多部大戏,民国17年富春剧团的《贤惠媳妇》、民国18年施家剧团的《阎瑞生》、民国30年富春剧团的《恨海难填》,钱富春曾改编过一部纪实作品《春阿氏》,这是清朝光绪末年的一件冤案,完全真人真事。

慕容雪饰演女主角春阿氏、钱殊饰演与春阿氏自幼订婚的聂玉吉、卫鸣歧饰演春阿氏父母包办下的丈夫。这种新颖别出心裁的手法令人惊讶。民国36年,中艺沪剧团在东方剧场首演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钱富春老师不但为西装旗袍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传统戏的继承和传承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文滨剧团时期,钱富春演出过许多传统老戏,如《陆雅臣》等,堂会上要唱《送花楼会》等一些比较喜庆吉利的折子戏。

为了学好老戏,钱富春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虽然筱文滨老师儒雅洒脱的文派是钱富春学习继承的主要唱腔,但是文派唱腔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演一些丑角或反面人物,就免不了要融入一些别的唱腔特色。

曹掌生老先生是文滨剧团的老前辈,是筱月珍的先生,乃申曲界的老戏骨,尤其擅长丑角,他的“尤里青”、“阿牛三”无人能及。为了向这位太先生学习,钱富春特地花钱在大陆饭店开了包房,请曹老先生单独传授。

曹老先生除了教授一些传统戏外,还把一些好的手面动作和形体表演教育传授给钱富春。

此外,钱富春还时常模仿王筱新的唱腔和表演。为自己塑造各类人物吸收养料。

钱富春成功地塑造了《庵堂相会》里的金学文,他把剧中人物的势利、吝啬刻画得极其逼真。

特别在“看龙舟”一场中,金学文的第一句叫头“老娘娘!”和起腔“五月端阳地腊天”,就是继承了前辈艺人的特色,每次演唱这句时必定博得观众的满堂彩。

钱富春在演出实践中感到申曲的表现手段还比较单调,不能适应现代戏剧变化的要求,由此他想到了向话剧、越剧、锡剧、评弹、京剧等汲取养料。

从小欢喜京剧的钱富春,一心想着要向京剧学习借鉴某些程式化动作来丰富沪剧舞台艺术的表演手法,增加戏剧感染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从大秦开始的长生者 快穿之炮灰很悠闲 大魔鼎 重生1998,我不做舔狗后白月光急了 朕来 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 重生后,这宗门圣子我不当了 快穿之九叔,哪里跑! 全民堡垒暴击系统 魔道之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