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慕钱沪剧团在大华剧院演出沪剧《李鸿章与弼海清》(3/10)
这些人有的拥有着重大成就,常人无法企及的地位,背负着一身荣誉,在世人的口中流芳千古。
有的则恰恰相反,由于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负面影响,大都会受到世人的唾弃,永远地被钉在耻辱柱上。
作为近代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李鸿章一生参与了无数的国事,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同时,代表彼时的清政府和外国多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正因如此,多年以来世人对李鸿章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是功大于过,还有人认为由他签订的条约给国家带来了耻辱,难以原谅。
而之所以这些人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最大的原因还是很多人对李鸿章的历史并不了解。
只从某一个方面出发,去考虑李鸿章的所作所为,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对的,想要衡量一个人的好与坏,就一定要去了解这个人的一切。
我国一个伟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李鸿章,舟大而水浅也。
意思就是说彼时的李鸿章生不逢时,以他的才能本应拥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现他的才能,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一身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清政府的腐败使他在外交上处处碰壁,最终辛劳一生,被形势所逼,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自己的好与坏也只能交给后人去评说。
李鸿章 自幼聪慧,也曾堕落: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安徽合肥的一户人家,在家中排行老二。
由于彼时的李鸿章家境并不贫寒,因此从他6岁开始,便在父母的安排下,去到了当地的私塾读书。
年幼的李鸿章便展现出了自己的聪慧过人,和周边的同学相比,李鸿章无论是背诵文章还是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上,都拥有着远超同龄人的天赋。
也正因如此,李鸿章在文学方面学习起来并不吃力,给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除了远超同龄人的天赋之外,李鸿章同样拥有着常人难以匹及的心性。
据相关史书记载,幼时的李鸿章曾和其他的小朋友外出游玩,在路过池塘的时候,手中的风筝突然断线,挂到了树上。
为了能够拿回风筝,李鸿章便在好友的注视下慢慢地爬上了树,但就在即将够到风筝的时候,树枝应声而断,在周边小朋友的惊叫声中掉进了水里。
彼时的李鸿章并不会水,等到其他的小朋友反应过来去找人帮忙的时候,李鸿章已经在水中喊起了救命。
但由于当时的天气炎热,周边的行人并不多,等到其他的小朋友将路人带过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一会。
等到了水边之后,路人便立刻跳进了水中将落水的李鸿章拉到了岸边。
等到李鸿章被拉到岸边之后,他的父母也正好赶到,连忙向路人表示感谢并表示愿意给予报酬。
但救人的汉子说道:“不用谢我,幸好这孩子聪明,没有在水里挣扎,自己飘了起来,不然早就沉下去了。”
原来落入水中的李鸿章,并没有太过慌张,在大脑一片空白之后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他想到了在河里洗澡时,周边的大人常说:“淹死的都是乱动的,越老实越死不了。”
想到这,李鸿章就不再挣扎,而是努力地保持平衡,尽可能地让自己飘起来,也正是他的这个举动才让他逃过一劫。
得到李鸿章的解释之后,周边的大人们都忍不住惊叹,这种心性就连一些成年人都做不到,李鸿章小小年纪都能够面对死亡临危不乱,他日必将有一番成就。
时间在李鸿章的寒窗苦读中慢慢流逝,年幼的李鸿章也逐渐成长为了当地有名的才子。
1840年,寒窗苦读数十年的李鸿章进京赶考,在几次失利之后,最终在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