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个人才(2/3)
赵宇首先看向黄经臣。
历史上,靖康之耻发生时,宋钦宗赵桓与其麾下一众昏庸之辈,竟愚昧地听信神棍郭京的荒唐之言,妄图以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正兵抵御金军。
这群所谓的六甲正兵出城后,在五百金骑的冲击下,如土鸡瓦狗般被横扫。
金军旋即攻占了宣化门,然后马不停蹄沿城墙向东进击东水门。
金军所到之处,楼橹皆被金兵纵火焚烧。
守卫东水门的宋军见此,胆战心惊,哪还有半分斗志,纷纷弃城逃窜。
唯有内侍黄经臣,坚守其位,不肯逃离。
当时的黄经臣,身为保德军承宣使,受赵桓之命督视东壁。
见东壁城墙沦陷,将士溃败,黄经臣举目遥望城中那巍峨壮丽的宫阙,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号啕大哭。
他深知自己无力回天,挽救这摇摇欲坠的大宋江山社稷,决然纵身投火而亡。
遥想宋朝宦官众多,皆深受皇恩眷顾。
然于那场国难之中,能以死报国的宦官,唯有黄经臣一人而已。
其壮烈之举,堪比伴随崇祯自缢于煤山的太监王承恩。
在昔汉唐,亡由阉宦。
出或用之,鲜不贻患。
岂期黄公,独禀高见。
白发虔心,有闻必谏。
竭力东城,以身死难。
揭名不磨,万世炳焕。
赵宇真是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三十多岁、微微有点发福的中年宦官,竟然是这个时代最有种、最忠诚的宦官——黄经臣!
赵宇大喜!
像黄经臣这样的宦官,用起来肯定放心啊,他是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
赵宇当即就下定决心,让黄经臣当自己莘王府的总管,以后一定重用他。
至于原主原来那个除了会搂钱,干什么什么不行的钱总管,随便找个理由,让他滚蛋也就是了。
赵宇越看黄经臣越高兴。这让他都有些忽略了另外两个在历史上更有名的大宦官——梁师成和李彦。
历史上,梁师成和李彦跟蔡京、童贯、王黼和朱勔并列为六贼。
蔡京和王黼是宋徽宗一朝的两大权相。
童贯是宋徽宗一朝的第一军事统帅。
朱勔帮赵佶搜集花石纲,导致方腊起义,严重破坏了赵宋王朝的根基,间接导致了靖康之耻的发生和北宋灭亡。
梁师成和李彦能跟蔡京四人并列为六贼,可见他们在当时的危害之深、影响之广。
事实上,梁师成和李彦,尤其是前者,不论是名气,还是势力,丝毫都不输另外四贼。
巅峰时期的梁师成,长年掌控机要,甚至都能篡改诏书,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朝政之上,他与宰相王黼内外勾结,共同控制朝政,时人都视他为“隐相”,王黼待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就连蔡京、蔡攸父子对他也要献媚攀附,他所担任的官职多达上百个。
值得一提的是,梁师成自称是“苏轼出子”、“苏氏遗体”,也就是说,他自称是苏轼的儿子。
而李彦则在地方上肆意妄为,他所掌管的“西城所”,疯狂掠夺民田,无数百姓因此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历史上,为了帮赵佶解决财政困难,李彦和他的前任大宦官杨戬搞的西城所,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于是,他们便在宋江等三十六人的领导下起义。
梁师成和李彦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民怨,他们还中饱私囊,贪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