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收割稻谷(2/3)
而然地成为了普通百姓赖以生存的救命粮食。对老百姓来说,能够填饱肚子、保住性命已是万幸之事,哪里还敢奢望品尝那精米、白面之类的奢侈品呢?
他们只求有口吃的,能够活下去就行。
长久以来,那些品质上乘的精米和白面都是作为珍稀的贡品,被送进皇宫大内。
即便是一些家境较为殷实之人,想要天天食用这些珍贵的粮食也是难如登天。
今岁,平洲的话事人们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平洲未来的发展大计之时。
彼时王安人像王爷李钰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想法——她打算对糙米进行改良!李钰深知王安人的能力非凡,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个计划。
随后,更是特别下令让知府杨艮全力协助王安人,在岐山郡开辟一片实验田,专门用于开展糙米改良工作,并尝试在稻田里同时养鱼、养蟹等。
而杨艮是个嘴大的,直接给批了几个县,让王安人可劲儿造!
此刻,众人目光皆汇聚于御史薛晨旭身上,只见他面带微笑,右手轻轻地抚摸着下巴处那几缕细长而又乌黑亮丽的胡须。
然后不紧不慢地张开嘴唇,用一种沉稳而又洪亮的声音缓缓开口说道:“此次咱们所取得的成果当真是极为显着呐!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般佳绩毫无疑问乃是王安人以及岐山郡的各个部负责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之下方才得以实现的赫赫功勋,本官必定会将此间之事毫无遗漏且一五一十地禀报给官家,让其知晓诸位的辛劳与功绩。”
话音刚落,一旁站着的杨艮便赶忙上前一步,满脸郑重之色,点头应和道:“呵呵!确实是,此乃整个岐山郡各部门通力合作所凝聚而成的强大力量啊!”
就在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付生亮听到此处,心头不禁微微一动,脑海之中瞬间浮现出矮脚老太太,弯曲着背脊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忙碌于农事之间的身影。
想到这里,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于是脱口而出道:“两位大人呐,王安人与各部门同仁们一心一意全都扑在了这关乎民生大计的农事之上,已然连续数月未曾归家探望亲人,其间种种艰辛实非外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呀,着实是不易!”
闻得此言,薛晨旭先是稍稍一愣,随即便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地道:“嗯,本官自然能够看得出他们对于此事的一片赤诚之心。
而且据本官所知,就连那稻田之中所养殖之物也是长得极为肥美壮硕,如此一来,不但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更是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咱们国家的物产种类呢。”
杨艮接话道:“是啊,如今这其他郡县百姓看到这般丰收景象,纷纷请求学习此项技术,若是推广开来,我平景国必将仓廪充实。”
这时,一名衙役匆匆而来,手中拿着一份资料:“大人,这是关于此次收获具体数量及品质的统计表之一。”
如今,张小四那原本毫不起眼的收纳箱里所存放的物品,竟然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大范围地流行开来。
那些精心设计的各类表格和精准有效的统计、计算方法,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朝廷的大门,并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它们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朝廷处理事务的效率,还使得诸多陈年旧账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炭笔以及丰富多彩的各类连环画,也如同涓涓细流般流入了寻常百姓家。
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老百姓来说,这些炭笔和连环画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孩子们再也不用因为买不起昂贵的笔墨纸砚而发愁读书识字的问题,他们可以借助这些简单却实用的工具,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值得一提的是,当肖柯将这些新奇玩意儿呈献给官家的时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