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改革推行(2/3)
几位年轻太医凑上前来,仔细端详这些新器械。有人试着掂量了一下,赞叹道:"确实比传统的要轻巧许多。"
"不止如此,"思雨接过话题,"我们在济世堂已经试用了三个月。统计下来,使用新器械的手术,愈合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到五天,并发症也大大减少。"
她展开一份详细的统计表。上面不但记录了每一例手术的具体情况,还有病人的恢复过程和后续观察。这种严谨的记录方式,在场的医者都是第一次见到。
"这就是我们推行的另一项改革——医案档案制度。"沈明轩解释道,"每个病例都要详细记录,包括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这样不但可以总结经验,还能为后人提供参考。"
老御医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虽然还有人面露不满,但更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这些创新的可能性。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学徒慌慌张张跑进来:"大事不好!城南出现瘟疫,已经有十几人发病!"
厅内一片哗然。春季本就是疫病多发的时节,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传播。
"正好!"沈明轩目光一闪,"这就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机会。诸位请随我去城南,让我们用实践来证明,医改的必要性!"
继续阅读
他快速安排任务:"张若兰,你带领白衣堂的人在城南设立临时医棚,按照新制定的防疫标准执行。思雨,你负责药材调配,特别要注意新研制的预防方子。顾大人,请您马上向陛下汇报,请求调拨防疫物资。"
很快,一支由新老医者组成的队伍就浩浩荡荡出发了。路上,沈明轩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新的防疫措施:
"首先是隔离制度。"沈明轩边走边说,"所有发病者集中安置,分轻重症处理。医者需穿戴特制的防护服,用醋水和药液消毒。"
一位老太医皱眉道:"这样会不会太劳师动众?"
"诸位请看。"思雨取出一张图纸,"这是我们根据以往疫病的传播规律绘制的。如果不及时隔离,疫情扩散的速度会呈几何级增长。"
图上详细标注了病例分布和传播路径,通过不同颜色区分轻重症状,一目了然。这种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让在场的医者都很惊讶。
到达城南时,张若兰已经组织人手搭建起临时医棚。最引人注目的是医棚的布局:病人按症状严重程度分区,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医者负责,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请看这个。"张若兰展示了一套特制的防护服,"这是根据西洋医生的建议改良的。外层浸过药液,可以有效阻隔病毒。同时配备口罩和手套,减少接触传染。"
几位年轻太医立刻尝试穿戴。一位葡萄牙医生主动示范正确的穿戴方法,还特别强调了消毒的重要性。
"有意思。"连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老御医也忍不住点头,"这确实比我们以往只用布巾捂口鼻要周到得多。"
很快,第一批病人被送来。思雨立即组织人手进行诊治,同时详细记录每位病人的症状和用药情况。
"大家请注意。"沈明轩指着诊疗记录,"我们发现这次疫病有个特点:初期会出现特殊的舌苔变化。及早发现这个征兆,就能提前预防。"
此言一出,在场的医者都打起精神。传统诊断确实很看重舌诊,但像这样系统归纳分析还是第一次。
到傍晚时,已经诊治了五十多名病人。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隔离和预防措施,没有一名医护人员感染。这个成果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新方法的优势。
"诸位。"沈明轩召集大家总结,"今天的实践证明,传统医术结合新方法,确实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这正是医改的意义所在。"
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