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南方发生叛乱(2/22)
段时间的侦察,情报逐渐汇总到蒙毅手中。原来,南方叛军分为多个势力,其中以孟骁领导的南越部落联盟和水越部落的水军最为强大。孟骁此人野心勃勃,妄图割据南方,自立为王。他的部队熟悉南方的山地地形,擅长设伏和突袭。而水越部落的水军则控制着南方的众多河流,他们的战船灵活多变,给秦军的水路行动带来极大威胁。
在叛军控制的地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强征民夫,使得农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许多村庄十室九空,百姓们对叛军充满了恐惧和痛恨。蒙毅意识到,要平定叛乱,不仅要战胜叛军的军事力量,还要赢得百姓的支持。
同时,蒙毅还发现,叛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一些小部落对孟骁的独断专行和贪婪行为心怀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蒙毅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突破口,他决定在军事打击的同时,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削弱叛军的势力。于是,他一面加紧军事部署,准备与叛军正面交锋,一面秘密派人接触那些心怀不满的小部落,试图说服他们倒戈,为平叛创造有利条件。
继续阅读
经过对局势的洞察,蒙毅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与叛军展开首次交锋。他精心挑选了一处叛军的前哨营地作为攻击目标,希望通过这次战斗,试探叛军的实力,同时鼓舞秦军士气。
深夜,秦军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接近叛军营地。负责此次突袭任务的是李勇将军率领的一支精锐部队。他们行动迅速且悄无声息,如同鬼魅一般。当接近营地时,李勇一声令下,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叛军营地。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睡梦中的叛军被惊醒,仓促应战。秦军勇猛无比,挥舞着刀剑,冲向叛军。叛军虽然慌乱,但也进行了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鲜血染红了营地的土地。
然而,叛军毕竟熟悉地形,他们很快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并从侧翼对秦军进行反击。秦军陷入了短暂的困境,伤亡逐渐增加。李勇见势不妙,立刻调整战术。他命令一部分秦军继续正面进攻,吸引叛军的注意力,另一部分则绕到叛军后方,前后夹击。这一战术调整果然奏效,叛军顿时阵脚大乱,防线被突破。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秦军成功拿下叛军前哨营地,歼灭了大量叛军。
战斗结束后,蒙毅对此次交锋进行了总结。他意识到叛军虽然整体实力不如秦军,但熟悉地形,且作战顽强。在今后的战斗中,不能轻视叛军,必须更加谨慎地制定战术。于是,他组织将领们重新研究南方地形和叛军的作战特点,对后续的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确保对叛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同时,针对南方山地和水网地形,制定了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准备迎接更大规模的战斗。
南方河流纵横,水战成为平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水越部落的水军凭借着对河流的熟悉和灵活的战船,在水路上占据着一定优势。蒙毅深知水战的重要性,他决定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军,与水越部落展开博弈。
秦军迅速征集了大量船只,并从各地挑选了熟悉水性的士兵,组建了水军部队。同时,对战船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增加了战船的稳定性和攻击力。在战船的船头安装了尖锐的撞角,两侧配备了强弩和投石机,以增强战船在水战中的攻击能力。
水战正式打响,秦军水军与水越部落水军在一条宽阔的河流上对峙。水越部落的水军战船小巧灵活,率先发动攻击。他们分成多个小队,从不同方向冲向秦军战船,试图利用速度和灵活性打乱秦军的阵型。秦军水军则保持紧密的阵型,以大船为核心,小船在外围警戒。当水越部落水军靠近时,秦军战船的强弩和投石机一起发动,一时间,箭如雨下,巨石纷飞。水越部落的一些战船被击中,燃起熊熊大火。
然而,水越部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