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水利建设(2/25)
丝。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大秦水利建设的初步规划完成。规划涵盖了灌溉渠道、水库、堤坝等一系列水利设施的布局和设计,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水利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大秦财政的肩头。财政大臣王俭深知责任重大,整日愁眉不展。
首先,林宇决定从国库中拨出一笔专项资金,作为水利建设的启动资金。然而,这笔资金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王俭明白,必须另辟蹊径。
于是,王俭向林宇提议,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水利专项税。林宇虽有些犹豫,但考虑到水利建设的紧迫性,最终还是同意了。王俭随即制定了详细的税收方案,根据百姓的田亩数量、商户的经营规模等,按比例征收水利税。这一举措在民间引起了一些反响,部分百姓觉得税赋加重,生活压力增大。王俭一方面安排官员到各地进行宣传解释,说明水利建设对国家和百姓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对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的减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了税收,王俭还积极与富商大贾们沟通。他亲自拜访咸阳城中的各大富商,向他们阐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并承诺朝廷会给予一定的回报。一些有远见的富商看到了水利建设带来的商机,纷纷慷慨解囊。例如,富商赵富表示:“陛下为大秦百姓谋福祉,此举功在千秋。我愿捐出五万两白银,助力水利建设。”然而,也有一些富商心存疑虑,担心投资没有回报。王俭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水利建设将改善交通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商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在王俭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富商加入到捐款的行列。
此外,王俭还借鉴了一些他国的经验,尝试发行水利建设债券。以朝廷的信用为担保,向民间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为了吸引百姓购买债券,王俭制定了较为丰厚的利息政策。起初,百姓对债券并不了解,购买者寥寥无几。王俭便安排官员在各地集市进行宣传,向百姓详细介绍债券的好处。慢慢地,百姓开始接受并购买债券。
在王俭的不懈努力下,水利建设的资金逐渐有了眉目。但他深知,资金筹措将贯穿整个工程,丝毫不能懈怠。每一笔资金都来之不易,必须合理使用,确保水利建设顺利进行。
农业大臣张田接到协调民夫征调的任务后,深知责任重大。他明白,合理征调民夫,不仅关系到水利建设的进度,还关系到百姓的生产生活。
张田首先对大秦各郡县的人口、劳动力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他根据工程的需求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征调计划。对于受灾较轻且农闲的地区,适当多征调一些民夫;而对于受灾严重,正忙于恢复生产的地区,则减少征调数量。例如,某郡县受灾较轻,秋收已过,张田便安排该郡县征调三千名民夫参与附近的水利工程建设。
为了鼓励百姓积极参与,朝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参与水利建设的民夫,其家庭可减免部分赋税;表现优秀的民夫,还能获得额外的奖励,如粮食、布匹等。这些政策通过各地的官府告示、官员宣传等方式,迅速传遍大秦各地。百姓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纷纷踊跃报名。
民夫征调完成后,如何管理成为了关键问题。张田设立了专门的民夫管理机构,选拔有经验、有威望的人担任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负责民夫的日常起居、工作安排和安全保障。
在民夫营地,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每天天未亮,民夫们便在管理人员的催促下起床,洗漱完毕后,集合领取当天的工作任务。工作期间,有专人负责监督,确保民夫们认真劳作。为了保证民夫的体力,营地提供一日三餐,虽然饭菜并不丰盛,但能保证吃饱。同时,十分注重民夫的安全。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各种安全警示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