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

第87章 学术交流,思想碰撞(1/25)

目录

在成功编撰《大秦史记》之后,我越发意识到学术交流对于大秦发展的重要性。大秦虽已统一六国,但各地学术流派众多,思想各异。为了促进学术融合,激发创新思想,我决定在咸阳建立一座学宫,作为学术交流的中心场所。

我召来李斯与几位朝中大臣,共同商议学宫的筹备事宜。“朕欲在咸阳建立学宫,广纳天下贤才,汇聚各方学术思想,诸位爱卿意下如何?”我目光扫视众人,率先开口。

李斯上前一步,恭敬说道:“陛下此举,实乃英明之策。学宫的建立,可使我大秦成为天下学术之中心,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与传承,更能为大秦的长治久安培养众多贤能之士。”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达赞同之意。然而,其中一位大臣面露难色,说道:“陛下,学宫的建立虽意义重大,但选址、建筑规划、师资招募以及经费来源等诸多事宜,皆需妥善安排,恐非易事。”

我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极是。选址方面,需选在交通便利、环境清幽之地,便于各地学子往来求学。建筑规划,要恢宏大气,能容纳众多学者讲学、研讨。师资招募,不仅要从大秦国内选拔,更要广邀六国遗贤。至于经费,朕会从国库中拨出专款,以保障学宫的顺利筹建与后续运营。”

经过一番详细讨论,我们确定了学宫的选址在咸阳城郊一处依山傍水的开阔之地。随后,我下令征调能工巧匠,按照规划图纸开始动工兴建学宫。同时,发布诏令,向天下宣告咸阳学宫即将建立,诚邀各方学者前来任教讲学。

诏令发布后,一时间,天下震动。各地学者纷纷响应,他们或怀揣着对学术交流的渴望,或期望能在大秦的学术舞台上一展身手,从四面八方奔赴咸阳。

首先抵达的是来自齐鲁之地的儒家学者。为首的是一位名叫伏生的老者,他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伏生一生钻研儒家经典,对《尚书》的研究更是造诣深厚。他带着自己的弟子,不远千里来到咸阳,希望能在学宫传播儒家思想。

紧接着,来自楚国的道家学者也陆续而至。其中有一位年轻的道家才俊,名叫庄辛。庄辛对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道家思想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积极处世之道,此次前来咸阳,便是想与其他学者探讨道家思想在大秦的应用。

除了儒家和道家学者,法家、墨家、名家等各学派的学者也纷纷云集咸阳。法家学者韩非的弟子们,带来了韩非的法治思想,期望能在学宫与其他学派进行思想的碰撞,进一步完善法家学说。墨家学者则带来了他们的机关术和兼爱非攻思想,准备在学宫展示墨家的独特魅力。

随着各地学者的不断涌入,咸阳城一时间热闹非凡。学者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各自的学术思想,也让咸阳城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咸阳学宫终于建成。学宫规模宏大,主体建筑为一座多层的讲学大殿,周围环绕着藏书阁、学子宿舍、研讨厅等建筑。

开讲之日,我亲自来到学宫,为学宫的开讲致辞:“诸位贤才,今日咸阳学宫开讲,朕希望这里能成为学术交流的圣地,不同学派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为我大秦的发展贡献智慧。”

致辞完毕,第一场讲学正式开始。儒家学者伏生率先登上讲台,他以《论语》为蓝本,阐述儒家的仁爱、礼义思想。伏生说道:“治国之道,应以仁爱为本,君主需关爱百姓,施行仁政,如此方能赢得民心,国家长治久安。”他的讲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得台下学者们频频点头。

然而,伏生的话音刚落,一位法家学者便站了起来,反驳道:“伏老先生所言虽善,但在当今乱世之后,人心浮躁,仅靠仁爱礼义恐难以约束众人。唯有严刑峻法,才能使百姓畏惧,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道友留步,你身上有凶兆! 海贼:辉煌天龙 剑出大唐 吃不了下乡的苦,回家相亲嫁军官 甄嬛传弘历魂穿大清赘婿 灵异片场的我混入咒回世界 新婚之夜,他悬梁 末世:诸神降临,我为弑神者 我建天庭地府:封百家巨子为鬼神 妙手娇娘能回春,将军请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