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2/4)
也就是一千多人左右的规模了。
至于到泉州后,自有泉州府的官府安排此事,不必林斗耀多加悬心。
临战之际,宗室先逃,传扬开来必定是大魏宗室羞
耻之事,但如果将大量宗室放在多半被攻克的府城之中,一旦城破,宗室或被杀或被擒,传扬开来,便是整个大魏朝廷的耻辱了。
所谓祸及家人,也是陈笃敬的迂回提醒了。
昌文侯也宜早去。林斗耀对陈笃敬道昌文侯府在各府军州俱有大声望,聚集残败厢军,汇拢民间民壮,聚集成军,准备粮草,待朝廷禁军大军前来,配合大军讨贼,也是能洗雪我辈主持福建路军政失败的耻辱。
林斗耀的话,也算是视为将死之言,眼下的局面,陈笃敬一走,等两人再见面时,林斗耀估计就是脱掉红袍,沦为罪囚,甚至很可能是再无见面的机会了。
陈笃敬现在并无实职,出城并不算临战逃脱,至于林斗耀,郑里奇,杨世伟,还有萧赞,赵德邦等人,就算有机会走也是绝不敢走。
封疆大吏俱有守土之职,临战而逃是不赦重罪,不仅自己会被治罪,还会祸及家族,这些文官大吏都是心思清明之辈,消息一传过来,很多高官已经在考虑如何守城,还有一旦城破时,将采用何等自尽的办法。
沦落入贼手又不投降,怕是会被折磨虐杀,还不如自己了断,保全臣节,也不必受那么多的活罪。
众人俱知林斗耀的用意,一时间相视之时,都是有些惶恐和凄然之感。
陈笃敬却是夷然不惧,神色相当坦然,还颇为随意的笑着道帅臣大人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不过在下身为福州缙绅世家,且有朝廷爵位,若临阵而走,不免为一世之讥。昌文侯府百年的清名,不能毁在在下的身上。
众官员俱是轻轻点头,明白了陈笃敬的心意。
这样的百年传承的大家族,根基虽在福州城内,但很多财货,田产,商行,船队,这些根基却是扎在整个福建。
姻亲故旧,遍及福建路和外路,包括京师之内,只要家族中有近支子弟出奔,将来朝廷还会有抚恤,恢复家声是转瞬间的事。
若陈笃敬出外,朝廷如何处置还不知道,昌文侯府会在瞬息之间失掉福建路官绅百姓的民心。这种家族地位,不光是钱财和官场人脉,声望也是组成部份的一环,甚至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有一些事,都不需要陈笃敬出面,一封书信便能解决。而如果昌文侯府的声望掉入谷底,那就是两回事了。
而放家族子弟出外,陈笃敬守城,不论成功失败,昌文侯府的声望只会向上攀升,绝不会下坠。
这便是大家族族长的担当,享受权力和家族富贵的同时,也是有对整个家族未来负责的义务。若其不称职不胜任,家族会四分五裂,先人百年经营的心血,毁于一旦,这个责任,陈笃敬根本就扛不起来。
况且也未到最危险的关头。陈笃敬从容道尚有中山王在。
陈笃敬提起自己的女婿,众人却是无话可说。
此前从厢军败卒抵达,再到禁军逃亡将士到城下,这几天的时间内,林斗耀已经派人驾船到岐州求见中山王,但守港的中山府军闭而不纳,连借口都没有。
众官情急之下,又派船往澎湖,东藩,几天时间内消息传回,两地的情形和岐州港一样,中山王俱是闭门不纳,派去的人不仅未见中山王殿下当面,连中山王府的那些高官重将也是一个都未曾见到。
澎湖和东藩的情形,则是一片平静,大量的商船往还海上和港口,据说近来中山王府是接连派船去倭国,贸易已经纺织好的新棉布,预计获利颇丰。
另外就是往泉州和明州,杭州,江陵一带寻找豆油的代理人,岛上开辟的豆田过百万亩,收获的豆子除了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