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6 都察院报到】(3/5)
经名满京城的四特酒,这段饭得上十两纹银!
酒比饭菜要贵的多!
要是总按照韦宝这种消费标准,别说是中产家庭,就是富贵家庭也不见得玩得起啊,一天花个十几两纹银,一年就是五六千两纹银啊!
谁家能花五六千两纹银吃酒?
这还只是韦宝一个人,还不算韦宝身边的人和府邸的人。
众同年都羡慕韦宝的财力,愈发觉得韦宝为人随和,低调,处处能为他人着想。
与众翰林院的同年进士们好好玩乐了一场,次日,韦宝才去都察院报到。
都察院位于京城东北角,与翰林院离得很近,六科廊言官的衙门是紧挨着都察院的。
这几个衙门都是皇帝可能会随身召见的衙门,都离皇宫很近。
其实这个时候的中央官僚机构,大都在京城的内城,离得最远的也没有多远。
稍微远一点的,占地大一点的,多为军事方面的衙门。
都察院的衙门规模在京师众多衙门中,只能属于中等,但奢华程度却是倒数第一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的官员都属于过度性质,很多高官,要么是兼差性质,要么是两袖清风那种。
反正,大家都尽力比清廉,一个清廉的衙门,自然不能奢华。
不但不奢华,甚至显得有些寒酸,与都察院高大上的地位很不相称。
韦宝远远的便下了轿子,步行到了衙门口,他在报道之前已经得到了两身都察院的官服。
本来是平级调动,不需要新官服的,但是翰林院的官服与别的衙门都不同。
现在韦宝穿的官服,则是京城绝大多数七品文官应当穿的官服了。
洪武三年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六、七品官员的带子是素银,其制为盘领右衽袍,衣料用纻丝(缎织物)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五至七品青袍,公服花样,六、七品小杂花,径1寸。幞头有漆、纱两种,展角氏1尺2寸;先规定杂职官幞头不用展角,只垂2带;后准用展角。腰带;黑靴。
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同一品。百官入朝碰到雨雪,许服雨衣。
年轻的不像话的韦大人昂首挺胸走进都察院大门的时候,很快就引起了一众门子的注意,大门上红色的漆皮已经多处剥落,如果不是那一排排代表政府权力的招牌,根本谈不上任何的威严之处。
都察院的门官是个胖胖的老头儿,腆着肚子拦住了韦宝“这位大人,看着眼生啊、”
“我是来报到的,我是都察院的人。”韦宝微微一笑。
对待这些衙役还是要讲究些策略的,韦宝从来不觉得绷着个脸,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就能立威。
这些守门的门子虽然不是什么起眼的角色,可这出来进去的人们无一能够逃过他们的法眼。
那门官看过了韦宝的官凭,急忙道“哦是新来的大人,失礼了,我们已经接到通传,说今天要从翰林院过来几名观政大人。”
门官虽然口头上客气,但是韦宝能看出来,他并没有将观政放在眼里,表情冷淡的很。
虽然有点不高兴,但韦宝并没有表露出来,反而是从袖兜中摸出一锭五两纹银,递给那门官。
门官姓孙,四五十岁年纪,这些中央大衙门的差役,那都是正式编制,虽然不起眼,要是放在现代,那至少也是财政部发工资的最高检察院的保卫部长啥的,至少是正处级。
不过,在都察院这种衙门,这种人是没有品级的。
半大不大的孙老头看见韦宝递给他纹银,他愣住了。
作为门官,别人有事来办事,送银子是很平常的,虽然都察院来办事的多为官员,而且数量不多,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