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韦爵爷的发展目标】(4/5)
首先是战斗力的问题,清朝入关前蒙古诸部已经被打服,皇太极称帝前就已经被蒙古诸部尊称博格达彻辰汗,成为了蒙古诸部的大统领。
清朝是靠联姻,但是仅仅是通婚的统治是不牢固的,比如内喀尔喀部总是摇摆不定,清朝多次出兵惩罚,最后内喀尔喀部被林丹汗背后插了一刀,夹击中彻底被消灭。
叶赫部也是因为以协助明朝的罪名剿灭了,这都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所以征服蒙古诸部的除了通婚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清廷强悍的战斗力。
林丹汗以成吉思汗自居,多次南下侵掠,明朝无力阻止,只得开“市赏”,后金崛起后铁血大明朝更是制定了“制东夷在先款西夷”的伟大战略构想,想依赖林丹汗对抗后金,想每年给林丹汗四千两换取其协防广宁,但是林丹汗连明使都不见,第二年明朝乖乖的提高到四万两白银。而同时期林丹汗派到后金的使节因为用词不够尊重直接被砍死了,林丹汗屁都不敢放。有趣的是,崇祯继位后,在战场上林丹汗被后金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因为“市赏”问题,林丹汗却可以轻松攻掠大同,杀死大明军民数万人,大明抵挡不住只好复开“市赏”。
但是林丹汗遇到后金还是打不过,最后被追杀亡命青海,后代降金,蒙古完全被后金征服。
大明的统治者到文武群臣的战略眼光太肤浅了,和大清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就蒙古问题来说,最关键的战略要冲在哪里,韦爵爷认为就是蓟州。
蓟州在天启年间没有经历什么战事,到了皇太极和崇祯时代就热闹了。
韦爵爷看来,蓟州最关键的作用是是震慑掌握了燕山地区,清朝时设置了热河都统,整个清朝时期,热河地区的最高长官都是武官,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滦河向上一直到上都方向,草原核心区尽在掌握,进可攻退可守,蒙古地区新兴崛起势力都可以做出快速反应,防患于未然。
同时也掌握了山海关内重要的水路运输线,铁路出现以前,内河运输补给能力极强,战略价值极高,这样一来,燕山要塞可以得到充足的补给,同时也成为了保护华北平原的屏障。而东侧支流又可以震慑辽河,使兵力可以快速投放到东北平原和东蒙地区。
所谓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清廷在地理上就对蒙古地区占据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所以为什么清廷时期,每年春末夏初要蒙古王公贵族来围猎。
大家除了打猎吃肉联络感情,清廷还要秀一秀肌肉,告诉蒙古别不听话,不听话就是作死。
同时,清廷还修建了很多喇嘛庙,文武两开花,彻底解决了蒙古草原几千年的边患难题。
反观铁血的大明王朝,明朝把燕山地区放弃了,然后在平原上建了长城。
滦河和辽河都让给别人。
所以明廷一直被蒙古打的抬不起头。
大明王朝的这战略水平,韦宝是想不明白的,甚至在最厉害的朱元璋和朱棣时期,都傻的冒泡,该控制的地方不好好控制,自己把战略要地用长城一分为二了。
打又打不过,战略思路也跟不上,最好也就只剩铁血上吊水太凉了。
清朝一国多制。
要想让不同意识形态的国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最省力最高效的方法不是屠杀,而是允许其自治。
西汉刘邦独创了权利让渡的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一国两制。
但是,其后的汉人政权在儒教扩张的原教旨主义下,走向的大一统这一条路,以至于历代汉人政权只能在汉唐规模中打转,再无突破和爆发。
太强调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太强调儒学独尊了,自然不利于疆土的扩张。
汉人拥有儒教教义这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