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到底怎么了?(2/4)
者教化之功,堪称至善也!”张越轻身拜道“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长者所为,可称圣功……”
听着张越的话,徐荣浑身都是轻飘飘的,连忙摆手道“老夫只是尽些本职,做些本份之事而已……”
心里面却是高兴都找不着北了,他致仕后在这阳里辛辛苦苦,建起了这乡校,让全亭上下都信服他,遵从他,花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才把这个事情办好。
为的不就是有一天,能够在其他人面前炫耀一番,让人传颂他的名声吗?
可是等了好多年,徐荣也没听说过,有哪个文人在长安城里称颂他的贤名。
这就让老将军很不高兴了。
如今,这些来自长安的贵公子,若是回去以后能帮他宣传宣传,也算不错。
“可是……”张越却话锋一转问道“晚辈等在阳里之外,所见田野之间,多奴婢劳作,而不见本亭农夫耕作之身影……未知此乃何故?”
徐荣听了,哈哈大笑,道“此事易也,阳里之百姓,凡年二十三以上,非吏即士也!”
“老夫的四个儿子,如今就俱在居延戍边!”说到这个事情时,老将军的脸上已全是骄傲之色。
能将四个儿子全部培养成人,而且俱都继承自己衣钵,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荣誉!
家庭能世代出武将,这是评价武将世家的基础。
“至于耕作嘛……”徐荣轻轻一叹“好男儿,岂能躬耕于田野之中,这天下有着大好功业在等着好男儿去夺取,所以,这阳里上下,无有农夫矣!”
“即使是孤儿、失亲之子,乡亲们也会领养,视若己出,送吾这乡校受训!”
“蒙童之时学识字、计数,稍长至成童,则学行伍之术,阵战之法,年二十三即应募于朝廷……只有少数不成才的人,才去做官吏……”
“而诸出阳里之士,虽远在万里之外,也会关心乡亲福祉,每岁取其俸禄、军饷之得十一,以托于吾,以养孤寡,以兴乡校……”
听着徐荣的叙述,刘进等人的脸色都是大变。
若果真若这徐荣所言一般,这阳里就根本不是乡村,而是一个兵营!
所有男子,出生以后就被打上了军队的标签。
他们压根就不研究怎么种田,也懒得去研究。
所有人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训练、应募、当兵,吃皇粮。
而籍贯于阳里的男子,在同等条件下也确实更容易被选拔进汉军的精锐部曲。
枌榆社的子弟!高帝的亲军之后!再没有比这个标签更容易打动军队的军官们的了。
以至于在这里,连淘汰品和残次品,也可以轻松做的胥吏……
张越听了更是目瞪口呆,这阳里的模式,让他有着莫名的熟悉感。
仿佛好像曾经在哪里见到过一般。
以我为本,以他人为食,假政策之利,而私一村之利。
似乎好像某几个他曾如雷贯耳的地方。
只是想不起来,也不敢想起来。
但无论如何,这阳里的这个模式,在现在看来是成功的。
而且是可以进行良性循环的。
从孩提时代开始,所有人都被灌输了尚武思想,人人向往军功。
等他们入伍了,当上了汉军的中高层军官后,开始反哺。
然后就像滚雪球一般,只要政策不变,国家依旧尚武和对外强硬。
阳里的这个模式就不可衰减。
这让刘进的心里面有些不是滋味。
他所幻想的乡村,曾是书本上描述的‘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忧无虑的和谐田园。
至少也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世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