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灭晋(2/4)
加大“腐败成本”,对拿了“养廉银”还照贪的官吏,不管数目大小,他拿住了就抄家杀头,软硬齐施,使荆州官场贪风大减。
后来他又陆续总督牧守凉州、云滇,再后来官至尚书左仆射,掌吏部尚书,为大隋中央高官,一步步把这机制推行全国,为大隋文官第二!
——“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
“韩国公”沈落雁,忠君勤政,公心耿耿,本身是女子,出身于江湖,本为李密奔走,被杨伊志向所感,她接掌锦衣卫,锦衣卫本为密谍,她因事而宜,在杨伊的支持下,不断扩展锦衣卫的权利,致力于建立严刑峻法的惩治机制。
一是加强督导,她充分运用锦衣卫的能力,对全国的军政、民政、财政、学政各个方面严加监督,官吏稍有差错,她就“上折参劾”。
二是严厉惩处,对于贪官,她历来是酷刑峻法,“小过而施大刑”,她主张官民平等,越是士绅犯法,越是严加苛责,不留情面,因此全国上下官员“畏之如虎”,虽然过于偏激,但对立国之初官场上“畏刑不畏法”的混乱风气而言,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她所建立的“诏狱”,至今也是大隋帝国内,闻名就令人胆颤的所在!
如今沈落雁为秘书监、廷尉两职,下面掌握着秘书省、锦衣卫、大理寺,为大隋文官第三!
——“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
除了三大“国公”之外,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房玄龄了,房玄龄为人清正廉洁、学理精深,出身于世家。
他为官一方,因人而宜,致力于建立以人为本的自律机制,一方面他以身作则,清廉自持,耿介而不妄取,从不收受俸禄以外的任何钱物;另一方面他强调思想教育。多次要求官员组织学习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希望官员通过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来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对于贪官,他重文戒而轻刑罚,认为“去其颜面而甚过刀斧”,这确实促使了一些好名的仕大夫官员慎于律己、防欲力善,但由于惩戒措施弱化,仍屡有心存侥幸的贪官敢于试法,效果虽然并不显著,但是也算是有些成效。
房玄龄如今为中书令,执掌全国政事!
大隋帝国的“防止腐败”就是以这四种机制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反腐败、肃吏治的规章制度。
大隋执政的要点还有
“官考”,儒家孔子孟子、墨家墨子等先贤,着实留下了许多为官善民的训导格言,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思想道德的至善名言,杨伊命王通等人将之归纳整理成“官学”,逐渐在全国各地修建学宫,诏令全国大小官员、读书仕子学习诵读,对官员也以此为标准进行考功核绩,可说是封建时代最全面普遍深入的廉政教育。
“铁牌定制”杨伊对法制建设看得很重,为了完善法制,她指派杜如晦将中央三省六部和地方各部门的职责制度归纳总结,然后修订整理成文,铸在铁牌上,树立在京城和各州给百官观看,为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杨伊从不出面赦免任何犯事之人,哪怕是皇族,这为制度的执行起到了良好的助力。
另外就是“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三大民政了;历代以来,贪污贿赂名目繁多,诸如冰炭敬、门包、印结费等等,但这些中的绝大部分最终都来源于百姓所交的钱粮税费中的火耗部分。
而且,火耗弊端很大,大小官员的职务消费、个人补贴都从里面开支,有的官员还从中贪污舞弊,致使有时一两正税竟要收取二两火耗,而且税制十分不合理,最令人发指的是连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乞丐也要交纳人头税;另一方面各种赋税差役繁重,而官绅地主世家豪族却依仗特权,既不缴粮、又不服役,百姓却苦不堪言。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大隋建国之初就丈量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