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你去想小哥哥了?!(3/6)
太大的计量,最多只给开一个月的分量,而一个月基本上也就是一盒到两盒左右,看包装的区别。
是最近去开的药?
如果有单据的话,就方便确认很多信息了。但是现在明显也不是一个合适的找单据的时机,况且这还是是墨染秋的卧室,随便翻她应该不会生气,但没这么做的道理。
李唯在思考间,不经意的坐在了床边,敲着二郎腿,杵着下巴开始仔细的思考了起来。
在漫展咖啡厅与和9月14号上学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隐晦的讨论过这种问题。
不要问他为什么对于这一天印象这么深,问就一个回答,她笑的实在是太甜了。
没记错的话,墨染秋说她知道自己有病,也去过专门的医院,但是据她当时的话语来看,相比应当是对于效果非常的不满意。
‘我知道,这就是她能尽到的全部责任与义务了。她只是一个心理医生。她帮不了我,能帮我的只有我自己。’
她是这样说的。
不排除这是害怕就医所产生的的抗拒心理,但墨染秋带着哽咽的音调以及低着头抿嘴无奈的表情,他至今难忘。
此时,把所有的猜想与现状摆在一起,李唯不由得拼凑出了这样的一个猜想。
知道自己的情绪与心理状况有问题,但是拒绝去求医。
这是常见的心理状况,毕竟现在国内对于抑郁症等等现在高发的心理疾病依旧归为精神病处理,尤其是老一辈人根本就不把这种当回事,因为在他们收到的教育中‘吃亏是福’、‘这是走入社会后的必然现象’、‘出现精神疾病的人多半是自己敏感且异常脆弱’。
这怨不得他们,在他们的认知中,这就是常识,一个伴随了他们四五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常识’。
在他们不经意间的口口相传中,这种错误的常识也变成了真理,留在了现在人的脑海里。
在网络上普及的‘在国外心理疾病被受到重视’、‘抑郁症不是精神病’等等信息的包裹中,他们更倾向于周围环境的大趋势。
现在提起抑郁症,难免还会有一堆人提起键盘开口就是‘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抑郁症就是无病呻吟,想要博人眼球的噱头,实际上这个人就是自己有问题,接受能力差。真有病,他早就自杀了。’
这样的言论成为了主流。
加上真的会有人借着‘抑郁症’这个名头去作死,导致的结果就是,其实现在国内社会对于心理疾病的重视度完全的不够,甚至还有着很大的歧视。
社会舆论的趋向是其一。
其二是一种当代的神奇理论。
就拿某些学校的老师举例子。
学校老师会对于感冒发高烧上学的人提出表扬,并且极力宣扬这种努力奋斗的精神。
这种类似于病态且畸形的设定,让很多人选择对于自己的病症保持沉默。
‘人家感冒发烧身体难受都坚持上学,你就这小小的心理问题,就要去医院吃药请假跟别人说,你好意思吗?’
兴许带病工作真的是李唯无法理解的一种积极地表现,但是在他看来这种表现最直观的结果并不是起到带头作用,而是对于某些真的有病且难以启齿、内向的人产生了极大的伤害。
会有这种事情的。
他们班级里就有这样的例子。
体育课上,有一位发烧了的同学。
在大家都劝说他去医务室休息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去上体育课,跟大家一起练习长跑。
三千米的长度。
虽然他没有跑完,跑了不到一千米就歇下了。
但多亏了他,同时上体育课的其他班级的人却遭了秧,尤其是生理期的女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