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詹贵买船(1/3)
“周主任,这是民政部交托给在下调运的五千斤稻米,还有三千斤精煤,您派人给点收一下吧!”詹贵恭敬地向坐在巨大红木办公桌后的周恒行递上了一纸文书。
由于石碌项目需要使用大量的海上运力,从三亚向昌化运输人员和物资,海运部不得不开始抽调属下大部分的货运船只回到琼州海岸担负运输任务。来往于北越沿海与三亚之间的海船,大部分都暂时放弃了原本的运输任务,但在这个区间内的运输任务又不可能就此放弃,于是海运部和其他相关单位便开始协调,雇佣大明海商的船只来承担起这部分运力需求。
这种做法在穿越后并不是第一次采用,在1627年开发黑土港之后,因为海汉自身运力不足,就有一段时期是雇佣了数艘海船从事胜利港——黑土港之间的人货运输,这种做法在经过长时间的运作之后,各个环节也已经比较成熟,因此这次出现了运力缺口之后,相关部门很快就通知了部分合作关系较好的大明海商,让他们腾出船只临时加入到海运部名下的船队。
詹贵作为“琼联发”的股东之一,而且是十二家外来股东中唯一专做海上运输的商家,对于这种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在接到海运部的通知之后,詹贵赶紧命令手下的掌柜暂停了准备派往巴达维亚和广州的商船,转而发往北越地区,负责从当地运回稻米和煤炭。
这个任务看起来简单,但对于詹贵而言,临时调动船只,无疑是得为此而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了。而海运部所给出的雇佣价格,其实并不足以补偿这部分损失。不过詹贵倒并不是特别在意这次会因为海汉的临时征调而损失多少银两,他更在乎的是自己这家船行与海汉执委会之间的关系能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牢固。
如果说双方在早期的合作仅仅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那么现在这个阶段,詹贵所考虑的问题就已经远远超出了能赚多少钱的范围。他现在不但在三亚新城区这边购置了地产房屋,将家搬了过来。而且最疼爱的小女儿詹哲英也送进了海汉人的学校读书,大有要在这里开枝散叶扎下根的架势。
詹贵因为从事海贸运输多年的关系,去过不少的国家和地区,也见识过各地的风土民情,以他的眼光见识,也不得不承认海汉执委会治下的三亚地区,是他所见过的最宜居的一处地方。就算是灯红酒绿的广州城。要论生活的舒适程度,也远远比不了这小小的三亚地区。这里不但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民风和治安都非常好,更重要的是詹贵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海汉执委会花费心力对地方进行治理可不是为了捞取经济上的收益,完全就是将这里当作了自己的统治区在进行开发和建设。而这种做法正随着海汉的不断壮大,一点点地向外扩张着范围。
就詹贵所知的情况,如今琼州岛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海岸区域已经被海汉所实际控制,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顶多再过上个两三年的时间,估计整个琼州岛都得改姓“海汉”了。詹贵虽然出身大明。但因为常年在海外活动,其实对于自己的国籍并没有特别强的归属感,因此他对于未来海汉可能占领大明领土的这种状况并没有很强烈的排斥感,反倒是一直在思考海汉人是否会在琼州岛上成立一个新的国家政权。
海汉执委会手中所掌握的军力,特别是海军的力量究竟实力如何,詹贵是着比较明确的认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詹贵去参观过胜利港造船厂的作业过程,也上到过海汉战船观摩训练,他很清楚海汉海军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大明水师的水平,如果未来双方真因为领土纷争而爆发战争,那大明有九成可能性会吃大亏,甚至有可能会因为吃了败仗而彻底丢掉琼州岛的归属权。
基于这样的认识。詹贵对于海汉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有意识地加大了对“琼联发”各种经营项目的投入,并较为积极地开始参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