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3/4)
当时宇文化及将辎重留在滑台,率军北攻黎阳,徐世绩弃守黎阳西保仓城,而李密则以二万步骑兵屯于清淇。宇文化及占领黎阳后,分兵包围仓城。李密逐与徐世绩遥相呼应,深沟高垒避而不战。不过若宇文化及攻仓城,李密就从清淇出兵攻他后方,形成对峙之局。直至宇文化及粮尽,才以先诈和后反击之法,败宇文化及于童山。
寇仲的方法不是行不通,但却必须做到两件事,首先就是要荡平杨侗的禁卫军,使东都安定下来;其次须切断金墉和河阳的补给线,其中尤以后者难以办到,否则最多也是对峙之局。若待到李密恢复元气,情势便更不妙。
苏白断然道“放心吧!李密一定会来的。而且快得出乎你意料之外。因为他认定自己真的重创了王世充,而东都则乱成一团,此时不来,更待何时?“
寇仲苦笑道“苏先生恐怕不知道我现在的心情,竟陵之役只是适逢其会,时间上根本不容你去想。但今趟却是正正式式谋定后动,调车遣将的对垒沙场。如若输了,就算幸保命,但亦会信心尽丧,以后都不用再出来混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是来好听,大多数人兵败后都一蹶不振,而今次我更是输不起。若李密胜了,下就变成两李之争,其它人只能靠边站。“
苏白道“担心有什么用,你本是一无所有,最多不外打回原形。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例如忽然来场雷雨,不定便可将形势完全改变,战场上实在有太多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因素。“
寇仲默然片刻,却听到苏白道“我家乡有位狠人时常有一句话挂在嘴上,寇仲可否愿意听一听?”
寇仲知晓这是苏白在开解自己,欣然道“苏先生请。”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重头再来!”苏白道。
那位辽北的着名狠人,虽然没有做成什么大事,但是对方那种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却是许多人不具有的。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重头再来!
寇仲细细的品味这句话,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是充满了豁达与豪放。
nt
“多谢先生教诲,寇仲懂了。”寇仲出声道。
苏白点点头,没有话。
见车队已安然渡河,两惹桥而上,浮桥已尽,两人朝木寨大门驰去,沿途挤满车马兵员,但在沉重的战争压力下,不但没有人谈笑喧哗,更罕见笑脸。
此时两人驰入兵寨,门禁森严,未经检查的车辆均不准进入。守门的兵卫见到寇仲,都态度恭敬,显示出寇仲在他们心中崇高的地位。
他们在营中与杨公卿和王玄恕共,玲珑娇则去了侦察敌情。席间寇仲趁机向杨公卿请教各种军事问题。
苏白的身份是寇仲借口自己请来的外援,名字用的是苏子秋这个自号。
苏白一时间好奇心起,问道“我在南方时,曾见杜伏威强征乡农入伍,极不壤,东都的大军又是怎样来的?“
杨公卿呻一口热茶,道“自秦开始,直至南北朝,一直以征兵之法为主,间有募兵,只是辅助之用。所谓征兵,就是成年男子均须入伍,无事时服役若干年,有事时则上战场。但自西魏开始,推行府兵制,平时在家生产,农闲时训练武事。每年要到京师或边地戍卫一月,战时上战场,战罢归家,武器、装备、粮食都要自备。“
王玄恕叹道“杨广征战连年,使战士长期远戍,今他们难以忍受,不是开差逃亡,便是叛乱作反,所以爹改采募兵制。在这时势中,只要粮饷充足,自有勇力者肯卖命,远胜征兵之制。尤其是亲卫兵队,更必须要视之作为终身事业,并甘于高薪厚禄的正规职业军人,否则将成多而无当或尾大不掉的局面。“
寇仲不解道“凭东都的财力,为何招募的军队反不及李密的人多势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