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君择臣,臣择君(2/3)
这下始皇帝当真愣住了。他信仙,求仙,也以一己所求借仙用仙,还自以为得计,却从没想过,那些传说当中的仙,真懂国事么
李恪朗声言“言归正传。世有夏商周三朝,传五六十代,历经二千年,其国何亡”
话题至此终于被李恪完掌控。
始皇帝顺着李恪的思路思考,下意识问“天”
“黎庶愚昧,不识天道。世之有识者惯以天言道法,传得千秋百代之后,这天便不再是道了,它是实。天有意志,授之以君,则君不必贤,天选则正。夏桀不贤,有成汤伐夏桀,成汤立商,非为贤,乃天眷也。后姬发伐纣,亦非贤,天选之。如今待得陛下,天耶,贤耶”
始皇帝的脸色有些难看,他听出了李恪的言外之意,可他还是问“君以为朕不贤”
“帝贤,秦以六世王天下,先王皆贤而陛下为最。”李恪不咸不淡地拍了个马屁,调转话锋,直指正题,“可贤有何用凡事皆以天言事,陛下虽贤,天下却以为天贤。陛下,天贤否”
始皇帝不言,沉思。
李恪继续说“天居于上,无口无舌,陛下能借,他人亦能借陛下以大秦国事助长天威,待得野心之辈起于荒僻,言天授其伟业,覆暴秦,立新朝,民众当信,还是不当信当从,还是不当从”
始皇帝眉头一挑“借天而反之人,朕当杀之”
李恪失笑摇头“六国遗贵横行于山东,豪强绅士优渥于乡里,他们皆有鼓动民意之能,只待大秦有隙,便会借天。陛下明知如此,因何不杀”
这又是一条禁忌。
自合六国,始皇帝得闲便东巡人世,为的就是弹压那些野心之辈,使天下一心,归于大秦。他不是不知道山东不稳的根源,而是
“杀之不尽”
李恪长笑三声“既然杀之不尽,陛下为何还要借天言事,徒给他人反秦,作嫁衣裳”
始皇帝陡然升起一股明悟。
大秦得国凭的是六世奋勇,将士用命,所谓的天命,只是正名。可大秦真的需要这等正名么尤其是他已经是天下的始皇帝了,如今的大秦,还需要这等正名么
百姓拥护的是秦律,是秦政,无论有没有天在头顶,该拥护的依旧拥护,该反对的还是反对。
他已经不再需要天来为他彰显威仪了,始皇帝的威仪,远甚于天的威仪
自此番见得李恪,他第一次起身,对着李恪展袖,深揖。
“非钜子,朕险作茧而自缚。”
李恪坦然受了这一礼,起身,回以深揖“陛下不以忠言逆耳,明也,草民敬服。”
奏对由此重回到君臣相得的正经节奏,始皇帝认可了李恪,接下来,就该轮到李恪出题。
这在后世是难以想象的。
臣以身家事君王,儒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再后来,甚至有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极端思想,考校君王,在后世来说,属于大逆不道的举动。
但大秦不同。
大秦尚有周之遗风,君择臣,臣亦择君,李恪要领着墨家归秦是一回事,但通过考校决定如何归秦,又以多大的力量归秦,却是他的权利,所有人都对此心知肚明。
互作深揖之后,始皇帝绕出书案,以礼贤之风搀起李恪,引着他,一直来到书案之前。
“钜子啊,朕与你师相交十数载,虽仅两面,却颇得投缘。博浪沙外,你师将你输在朕手,朕便一直等着你来投朕。”
这是告诉李恪,要求别太高,从物权上来说,你是我的
李恪笑笑,不着痕迹抽手而出,又是一揖“陛下,我师临终之事,千万叮嘱草民投秦,草民断无违背师命之可能。只有一事,臣不得不腆颜以求陛下。”
来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