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改革(2/3)
员来评审。 至于由哪个地方的官员来审卷,则是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样就能极大地避免舞弊现象。 可能有人觉得只是吏员的考试何需这样大费周章,但这是有必要的。 那是因为,凡是有资格参加官员考试的人,只有两种人,一是通过科举考取了举人及以上功名的人,二是做满五年的吏员。在下称为双轨录取制。 换句话说,这些能够通过考试当上吏员的人,很可能就是将来各级官员的后备人选,因此才要如此郑重其事,从一开始就要杜绝作弊。” 听说完池非的解释后,众人不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种选拔制度甚至比章文轩提出的以吏为官更加的激进和大胆。 尤其这考试内容不考四书五经,只考政务实操的做法更让在场不少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文官难以接受。 终于一个姓陈的文官忍不住出声说“苏大人,如果以后都按这样的方法来选官,我怕会引起众多读书人的不满和愤怒。 毕竟他们从小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并非地方政务,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池非回答道“陈大人,您的建议也是有道理的。要不这样,我们折衷一下,在考卷中增加部分四书五经的内容。 另外关于官员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学、税务学、大魏律法这几个大科目,因此以后会统一印制相关的书籍作为考试教材。 这样一来,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吏员,大家都在同一上,并没有谁优谁劣的问题。 不知陈大人您认为这样如何?” “如果是这样的话,下官没有意见。”包括陈大人在内的几位文官脸色这才缓和下来。 宁志远看到这样,心里不禁有些好笑。 还真让阿真那小子给猜中了,果然有文官就这个问题提出反对意见。 宁志远昨天听完小女婿的建议后,大为惊艳。这种只看实务能力不看出身的选拔制度实在太合他胃口了。 他是个注重实际的人,在他看来,那些有实际治理能力的吏员远比那些只会四书五经的书呆子要有用得多。 至于这个所谓的折衷办法,只是用来安抚那些只会四书五经的读书人而已。 另外要在试卷中加入多少四书五经的内容,其实完全由宁志远这位西北大将军来决定,里面可操作的空间是很大的。 而池非一开始故意说完全不考四书五经的内容,也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做法。 目的是让那些文官以后不会因为考卷中四书五经的题目太少而抗议不休,先把路堵死再说。 其实池非参考的正是他那个时代的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 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才有资格去考,因此池非就把这个学历要求改为举人及以上功名的读书人,又或者是有五年以上实际经验的基层吏员。 这样一来,既放宽了门槛,也有利于大部分基层吏员的晋升。 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池非跟岳父宁志远一样,更加看重那些有实际治理经验的基层吏员,而不是那些只会四书五经却对俗务一窍不通的读书人。 这样的人不仅容易被底下的人所蒙骗和架空,而且会过多地看重自己的前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地方治理上。 只有那些有丰富经验的基层吏员,才是拥护宁家最为牢靠的民间官方势力,因为除了宁家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外,他们根本没机会当官。 一直没出声的章文轩老先生听到这里,已经两眼放光,心中大为惊艳。 池非这建议听上去好像跟他之前提的法子大同小异,但实际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他最早提出的以吏为官这个办法只是一个暂时解决西北文官紧缺的权宜之计,他并没有想就此改革整个官员选拔制度,仍然希望以后依旧以科举考试为正统的选官制度。 毕竟科举制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是所有读书人都认同的正统选官制,在民间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人文基础,因此同样身为读书人的章文轩根本没想过要打破它。 然而池非所提的建议却是从根子上开辟了另一条前所未有的官员选拔之路,其影响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