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地球篇 第146章 玄逸道真(3/3)
玄逸道真到底何人,这要从清朝已亥年间说起。
黄仙第16代传人吴轩子,为弘扬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生于江浙金华兰溪的黄初平祖师,在穗州兴建黄仙祠,那时玄逸已入黄仙之门。
黄仙真名黄初萍,十五岁时,得一仙翁指点在赤松山一隐秘石室中修炼道法。辟谷四十余载,不食人间烟火,始得道家真谛;而后入民间,惩恶除奸,赠医施药,为穗人所崇敬,后人尊其为黄仙人。
1921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成立,陈炯明为陆军总长兼内政部长。在其驻扎穗州期间,陈炯明以“革命者”自居,倡导破除迷信,拆庙筑路,实则暗敛不义之财。
穗州的黄仙祠也是在拆之列。
玄逸道真自幼聪颖,学道法颇有成就,当时拜黄仙祠梁仁庵道士为师。因拆祠之事,曾持剑刺杀陈炯明,事败隐遁。
这件事反而加快了穗州黄仙祠的拆毁。
后玄逸听说梁仁庵道士护着黄仙宝像至珠港,随后也赶至珠港,幸得珠港绅商李亦梅等人鼎力相助,安奉黄仙人宝像在啬色园。故珠港黄仙祠又名啬色园。
黄仙祠后经十数年的建造、扩大,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珠港的黄仙祠,建筑雄伟、金碧辉煌,极富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特色。主殿大雄宝殿、祠旁有小园林、三圣堂、从心苑等。祠内建有仿故宫的九龙之壁。
一直以来,黄仙祠的祀签文甚是灵验,签果解当年运势,心诚者有求必应。
最为神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珠港诸地屡遭飞机地毯式的轰炸,而黄仙祠一草一木却安然无恙。故而时至今日,黄仙祠仍香烟弥漫,烟火不绝,众多善信顶礼膜拜,祈求福至。
今日的黄仙祠内,仍珍藏着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可谓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
若从祠庙的风水布局看,祠为狮子驮铃形,属珠港的第七枝龙脉,蜂腰鹤滕落脉,丝线吊着金钟。
其山形地势,坐落庄严,左右山峦防护周密。
前有三台案峰,峰峰迴顾,风景优美,化气开面,钟灵毓秀。四方山峰朝拱,绿水汇聚于前,正所谓“日进金钱夜进宝”之象;
后有穴口天然,坐落天心,鹊鸣报喜,上胜天,下应地,相呼相应;
宝殿窗藏聚气,黄仙坐落其间,一若君皇坐殿,久享珠港各地的万家香火,鼎盛不衰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