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在头疼的时候就会烦躁(1/4)
“都有。”小英想了一想之后告诉沐春。
眼神微微有些呆滞,好像在说一件自己也不太确定的事。
“不会是什么严重的病吧。”可儿也跟着紧张起来。
“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和种类的头疼,头疼的种类也非常多,大约有两百种以上吧,其中有些是无害的,有些是有害的。”
“如果是什么可怕的问题应该吃止疼药也不管用吧。”小英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头疼吃了药立刻便能缓解,这应该说说明她的头疼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引起的,如果存在可怕的疾病,止疼药应该也没什么大用。
沐春耐心地解释道:“有些时候药物是有用的,一些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比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疼,阿斯匹灵、布洛芬这种,你应该都服用过吧。”
小英喝了一口水,点了一下头,“药房里能买到的止疼药我吃了都有用。”
“现在多久会发作一次?”沐春又问。
“刚才好像说过了有时候一周一两次,有时候半个月也不会痛。”
“不是这样的,小英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头痛,隔天痛一次都算是好的了。”
可儿急忙纠正小英的话。
沐春意识到,她不得不听两个人一起说一个人的病情。
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尽管很多科室的医生在日常门诊中倾向于让病人自己陈述病情,但身心科门诊有所不同,除了病人描述自身困扰之外,病人身边比较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往往也能为医生有用信息。
比如日常用药和生活作息方面,病人可能会在描述中夸大药物用量或者减少用量,这不是病人故意隐瞒,而是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用药的真实情况。
在对医生讲述时不同人对数量的估量也会不同,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服用了比实际情况多出一倍的药物,而有些人会把这个数字估计的比实际用药量少50。
高估或者低估都与病人对药物和自身症状的态度和认识有关。
小英对头痛风险的认识似乎就比较低,她对使用剂量的估量也少于可儿口中说出的剂量。
两人在回答药物使用频率、剂量两个问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产生的矛盾在两人之间是明显的,但在个体来说又是统一的。
小英认为自己的头疼只是最近发生的频率多了一些,药物使用也没有到每天使用的程度。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具有一致性的。
同样,可儿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也是一致的,可儿认为小英几乎每天或者最多隔天就会服用止疼药,使用量已经和吃饭一样频繁,可儿对这两个问题的估量是一致偏高。
从两人的不同回答不难看出,可儿对头疼的危险程度和担忧水平高于小英。
“小英究竟属于什么类型的头疼呢?”可儿真希望立刻能弄清楚。
“有可能是偏头痛这类原发性头痛,所以在检查的时候没有找到其他引起头疼的原因,比如全身性感染、头部外伤、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这些都是可能引发头疼的原因,小英应该都没有吧。”
听沐春这么一说,可儿脑袋摇的飞快,“不会吧,刚全身体检过没有这些问题,体检医生完全没有提到这几个词。”
“平时颈椎问题应该也没有吧,看小英小姐的身材那么好,更不像是有青光眼这类眼部疾病引起头疼。”
“是的,医生说的这些都没有。”
可儿忧愁地看了一眼小英,小英倒是不太在意。
看着小英这种不太在意身体的态度,可儿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她知道这个圈子不好混,混的好的不容易,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