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朕算是对得起大宋的列祖列宗了(求订阅!)(3/4)
得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淡化宋军的两次大败,夸大大宋的政治正确,先是感化了高凤等人献了易州,又感化了虏中最强的常胜军献了涿州,最后感化了蔡仍献了燕云十六州,不战而屈人之兵,然后又吹出了几场本来没有的大捷。
对此,赵佶并没有给于回应,倒是百官因此而朝贺,王黼更是给赵佶上了一道极尽吹捧之语的贺表,“陛峻明堂,既揭平朔之号;轩藏石鼓,仍题复古之名。锺虞铭金,则应牧野誓师之时;印章篆玉,则示汉将破胡之兆。承九清之命,而整神霄阴相之旅;建三辰之旗,而向太一下临之方……”
不久,也就是在吴玠率领最后的金吾军离开蓟州之后,童贯和蔡攸接到赵佶的手诏,令其班师回朝授勋,将燕山府的军事统帅权交给詹度。
詹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爷爷官至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兼权参知政事,赠少保齐国公,显赫一时,其父亲官至翰林学士国子司业,可以说是世受大宋皇恩。
詹度本人很有才干,政和初年知真州时,朝廷考核得优等,加直龙图阁,三十六岁就担任两浙转运使(即浙东、浙西两路转运使),掌管两路财赋兼有监管督察州县地方官吏的权力,宣和三年出任马步军都总管、中山安抚使等职,镇守河北战略要地中山府。
童贯一直很赏识詹度,这些年来也一直不留余力的提拔詹度。
当初,蔡仍跟赵佶要詹度,也是童贯向赵佶进言万万不能将詹度给蔡仍的。
詹度很感激童贯对他的知遇之恩,因此,在代表燕山府给童贯和蔡攸送行时,詹度作了一首《平燕云》,称赞童贯和蔡攸为英雄“长亭春色送英雄,满目江山映日红。剑戟夜摇杨柳月,旌旗晓拂杏花风。行时一决平戎策,到后须成济世功。为报燕云诸将吏,太平取在笑谈中。”
童贯和蔡攸班师回朝后,王安中发出通告,招集散民,安抚民心。
那些因避祸而逃到山中的燕地居民,开始陆陆续续地返城,燕京城里逐渐有了一些人气。
此时,夏军已经在不甘之下回国了,金军的主力也已经退到大定府(原辽中京)了。
杨可世和姚平仲率陕西河北诸道兵、郭药师率常胜军分别驻守在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等战略要地,以防各方袭扰。
燕云地区原来的地方行政机构已基本瘫痪。
蔡仍手下的官吏就不说了,全都被蔡仍带走了。
辽国原来的那些地方官员,大部分被蔡仍带走了,一小部分投降了金国,一小部分去平州投了张觉,一小部分去夹山投了耶律延禧,还有一小部分跑到乡村隐居起来不接受大宋的委任。
而投降大宋的那一小部分原辽国官员,也因为大宋不信任他们,而被大宋调往内地。
与此同时,大宋又从内地调来了一批官员赴燕云地区上任。
例如,大宋以阁门宣赞舍人刘逸知景州、惠州团练使杨可升知檀州、忠州防御使任宗尧知蓟州等等。
这项决策叫做“换官”。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燕云地区正式进入大宋的统治时期……
……
童贯和蔡攸自去年春天提兵北伐收复燕云起,离开东京汴梁城整整一年时间。
这个过程的艰辛,实在是不足向外人道矣。
不过——
不管怎么样,燕云现在都已在大宋的手中,而他们也要归朝,计功论赏。
可是——
越靠近京师,童贯的心里就越是忐忑不安——童贯实在是不知道,赵佶将会怎么处置他?
五月上旬,赵佶曾下达御笔,要求朝廷给王黼等人加官封爵。
赵佶的御笔是这么写的
虏政不纲,邻国侵扰,不图人心之慕义,率皆革面以乡风。朔、蓟、云、燕,悉归舆地,劳来还定,已奏肤公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