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后续影响(2/3)
或者是从奥地利人手中抢西奈半岛,不过这很困难。自从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维也纳政府就增加了在当地的驻军,现在大约有一个师的兵力。”
曼德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差不多,英国人就算是控制了,也不敢封锁航道,这会引发众怒。
法奥两国不是软柿子,要是感受到了威胁,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铤而走险,直接就莽上来了。
经历过普鲁士挑战俄国人后,英国人没有这个信心了。冲动是魔鬼,普鲁士人敢莽一波俄国人,法奥两国又未尝不敢对着他们莽一波呢?
反正两个都是陆权帝国,海军拼光了都要不了命。只要和他们打个两败俱伤,对法奥两国来说就是战略上的胜利。
就算英国的造船工业更强,海军补充速度更快。可这只是针对一家的,和法奥两国加起来比,又要差那么一点点。
看两强标准就知道了,口号喊的惊天动地,要实现目标依然是遥遥无期。
强夺苏伊士运河不是一个好主意,很容易引爆矛盾。大英帝国没有做好和两个大帝国开战的准备,甚至和其中任何一个开战都要命。
打赢了,收不回来战争成本;打输了,世界霸权都有丢掉,殖民帝国也保不住。
法奥两国不一样,就算是输了战争,也有足够的实力保住非洲殖民地。
英国陆军规模就那么点儿,就算是想要去抢,他们没那份儿实力。海上封锁对这种大陆根本就没用,非洲大陆海岸线也是上万公里,根本就封锁不过来。
外交大臣雷斯林反对道“采用武力行动是最糟糕的办法,不但不能够达到目的,还有可能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苏伊士运河已经开通了,想要堵回去法奥两国肯定不会答应。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退而求其次,加入进去呢?
苏伊士运河战略价值虽然高,可运河公司未必马上就能够赢利,高昂的建设成本已经让股东们丧失了信心。
我们完全可以收购一部分股票,在运河公司内部发出我们的声音,法奥两国也不能阻止合法的商业贸易。”
雷斯林的提议正中约翰罗素首相的下怀,不是他们欺软怕硬,而是现实利益需要。
和弱者讲拳头,和强者讲规则,这是19世纪帝国主义的行为准则。大家都是列强,自然要按照规则办了。
纵观历史,大英帝国什么时候冲动过?原时空英国人就冲动了那么一回,结果不但把自己搞得五劳七伤,欠下了一屁股债不说,还赔上了世界霸权。
不等约翰罗素开口,海军大臣爱德华反对道“没有那么简单,法奥两国不是傻子,他们愿意让我们入场么?
要是遭到两国政府的反对,我们就算是开出两三倍的价格,也买不到股票。
据说民间流通股票没有决策权,所有的权利都在法奥两国政府手中,股东们只有监管运河公司财政的权利。”
不是他想要挑起战争,而是海军需要亮一下肌肉,证明自身的重要性,以便争夺来年的预算。
没办法,这就是海军大臣最重要的工作。具体的海军建设、训练、指挥,那是军方的事情,他一个文官出身的海军大臣压根儿就是一外行。
想要获得海军的拥戴,也非常的简单,只要从政府手中拿到足够的预算就行了。别的事情,他管的越少大家越开心。
最符合海军利益的做法,就是派皇家海军出去震慑一下法奥两国,然后大家再达成协议。
无论有多少作用,都有海军的一份儿功劳,在下一次预算争夺中占据了优势。
本质和先收股票再和法奥两国谈判没有区别,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前者外交部占主导,后者海军部占重要地位。
……
伦敦政府在争执,巴黎政府也在讨论。都是围绕着苏伊士运河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