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前功尽弃(3/3)
载,大大巩固了中原政权对西域的控制。
历代中原政权皆以疏勒王代理疏勒都护之类地方长官。
随着中原政权的兴衰更迭,疏勒国一直受到匈奴、突厥、土波等民族的侵扰,但亲向中原汉族政权之心,始终不改。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疏勒国不堪突厥部落的侵扰和剥削,第三次派遣使者入长安,要求中央恢复对西域的统治。
对于疏勒王的盛情,再难推辞。太宗皇帝果断出兵,收复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
至贞观二十三年,安西都护郭孝恪十年经营西域,从突厥手中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等地,帮助西域各民族从突厥的残暴统治中解放出来。
同年,太宗命令郭孝恪将安西都护府迁往龟兹,恢复两汉以来的旧制,正式建立龟兹、疏勒、焉耆、于阗四镇。镇,即军镇,是唐派驻西域的军事机构。
上元二年,设立疏勒都督府。
都督府历任都督,由地方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受中央册封世袭。
疏勒都督为历代疏勒王担任。
见到长安派人来,疏勒都督涕零泪下,听说朝廷已经收复长安、洛阳二京,更是面朝东方长安的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
郭暧和独孤欢自然也很感动,疏勒国自汉以来,向来心向中原,矢志不渝,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疏勒王热情款待,席间双方交流了各地的情况,这两年来,疏勒饱受侵扰之苦,疏勒王显得颇为感慨,又对中原秩序的恢复感到欢欣鼓舞。
疏勒王介绍,乌孜别里山口是通往西方的主要通道,大型商队多是经过那里向西而行。
然而,别说近一个月来,就是一年多来,都不见大型驼队到过疏勒境内了。
疏勒王对境内管理十分留心,虽是各国、各族交汇之处,但种种往来人物,都管理的井井有条。
就算他们分散成小股商队,也该有所发现才是。
然而,并没有。
郭暧、独孤欢二人脑袋里一片空白,追逐月余,难道就这样前功尽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