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跑不跑(3/4)
付。
等到往后他家真个要搬走时,就提前把恁五亩桑田都想法子转给路渠,也算全了情意。
又过去数日,柳家在外饲养的蚕茧全部收完。
今年春夏,她们一共养成了“五纸蚕”。
名义上是两批,实则有三批。
——柳奕在购买的五纸蚕种中加入了一部分自家的蚕种,一共收得新鲜蚕茧三百斤,基本实现了年初的计划。
这一次的雹灾让粮价增长不少,茧价却在夏收之后又跌了一到两成。
前段时间,官方意欲调整粮食价格,不知在哪个环节出了差错,竟有点越调越高的感觉。
柳奕自认不是做官的材料,也有点想不通农家已无米下锅,官方既然调派了粮食来,为何不直接放粮赈灾,却只是平衡区域粮价?
难道还能指望家无余粮的小农户,拿得出钱来买“商品粮”吗?
实际上,收到这消息之前,莫酉乡附近大部分乡里刚刚麦收,一斗麦还可换得八升粟。
结果,经过官方粮仓的一番调整,想来一顿操作猛如虎——将近一周之后,一斗麦就只能换得七升半稍多一点的粟谷了。
也不晓得他们这里的地方粮官,究竟是怎么调整的。
吃饭总该比其他事更重要,如今这时节,在一切情况皆不甚乐观的前提下,恐怕没有普通农人会拿出大量粟谷换麦子。
无论如何,柳家今年不会卖粮食,这是肯定的。
——以具备“商业头脑”的眼光看来,这时候应该是拿粮食换取其他物品的好时机。
但恰恰她家也不具备这个“头脑”,又不知道该换什么好。
大宗的丝绢贸易吗?
玩不起。
他们确实可以从本乡开始,挨家挨户收购农户富余的丝茧。柳奕相信,只要手里的粮食足够,这不是问题。
可收上来之后又卖到哪里去呢?
除了纺织作坊,好像没有更好的去处。
这买卖,需要大量的人手、粮食、还要库房做周转……时间也是一个问题。
稍微一个环节出状况,价格就可能变几变。
现今流行的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她对专业的手工织坊一点都不了解,又没有银行可以抵押贷款,柳奕自认还没有这个本钱输几个来回。
畜力牲口吗?一样玩不起,更不懂行。
其他的,没兴趣,也不比前两项稳妥。
而今有数个州府都缺粮,以一家之力填补这“无底洞”,凭他粮食再多,都显得困难了些。
没准中间有谁也是这么想的,譬如一时半会儿不急于放粮赈灾的县府官员——农户们的存粮,“挤一挤”,总会有的。
且凭借直觉来讲,经过柳家人几年的生活体验——越是这种时候,越是真正有家底的大户们折腾剩余资本的时节……
还是观望最保险,起码它不会亏啊。
好吧……她就是怂。
跟以前的自己比起来,柳奕觉得,自己现在越来越像个土生土长的大靖村姑了。
不仅怂,还总是瞻前顾后,就和喜欢到处打地洞囤积粮食的田鼠一般,上不得台面。
囤积更多的物资,买上足够的毛驴,或再添置一辆板车,再悄无声息地离开这里——这就是她的全部计划了。
最好什么麻烦也不要有,更不要节外生枝。
至于等她找到了自家空间的投放地时……
“到恁时候再说吧。”
这句话都快成他们一家子的口头禅了。
白芸里中机杼札札,家家户户的妇人满皆忙于缫丝纺织的工作,便连一日两顿的餐饭都吃得简简单单。
前两年虽有官方大力推广,这家蚕的养殖技术亦不是说飞跃就能立马飞跃的,也不是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