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之三(3/3)
士德引出死气沉沉的书斋,喝了神水,恢复了青春,让他去追求爱情、功名与事业,走向广阔的世俗生活,去领略‘真正”的人生。因此,在《浮士德》中,靡菲斯特是促使人类走出灰暗的中世纪的“天国”,走向五彩缤纷的世俗生活的这种感性生命力的象征,是人类自身这种最生动、最自然、最卑下而又最神圣的生命本能欲求的象征,是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这种追求官能享受的基本生存欲求,这最初的生命力,始终伴随着人类,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
在悲剧的后半部,浮士德开始追求他的事业。他要围海造田,靡非斯特便利用一场战争为他赢来海边的封地。在浮士德的产业之内,靡菲斯特使用的是经济剥削甚至是超经济剥削的方式:
“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人命,深夜里响遍了惨痛呻吟”。
他还放火烧死了不愿搬出领地的一对老夫妻。在浮士德的产业之外,靡菲斯特在海上更是干尽了罪恶的勾当:
“有强权就有公理!战争、海盗和买卖,三位一体不可分开,
否则就是不懂什么叫航海!”
这正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原始积累的秘密!魔鬼刺激人们的欲望,使人们疯狂地崇拜金子,疯狂地追求财富,并不惜伴随着征服、掠夺、剥削和压迫,人欲横流,罪恶横流,但与此同时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产生了,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社会制度逐步确立下来了,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靡菲斯特就是近代以来刺激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各种物质欲求的象征,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伴随的各种罪恶的总和。
人类处在一个两难选择面前:让魔鬼来刺激、推动人的努力,文明就向前发展,但社会中的“罪恶”就会增多害怕这些罪恶的出现,压制魔鬼对人的刺激,人的进化、杜会的发展又会停步不前,显然歌德选择的是前者:
“你们这些真正的神于啊,应欣赏这生动而丰富的美!那生生不息的造化,
将把你们纳入爱的幸福花围”。
罪恶并不可怕,世界的真谛,生命的真谛,就在于发展只有发展,才有进化,只有进化,人类才能在前进中一步步地克服兽性,抛弃罪恶,走向真理与至善。生生不息,这才是生命,才是世界,才是善,才是美!
歌德抛开狭隘的道德评判和浅薄的同情,对历史进行深刻的洞察,强调了恶对善的挑战,使之构成真正的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世界的运动观、社会的发展观和人的进化观。
善恶冲突论的构成,使善与恶的内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宗教神学中的善,其中心内容是虔诚的信仰和高尚的情操与之相对的恶则是信仰的缺乏或在生命本能的驱使下所犯下的罪过。以善恶的冲突来看待世界的发展,看待人类从恶到善的进化,则至善所体现的中心内容就是自强不息的追求和发展,停滞、满足、裹足不前,就是最大的恶在发展过程中所借助的外在形式只是恶的外在表现,魔鬼是想借助于这些形式达到让人满足并停步不前的目的人类也正是借助于这些形式扬起追求真理、追求未来的风帆,于是这些具体形式和伴随的“罪恶”,就不再是“恶”的实质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