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国将相

第二百二十一章:魏国的出路(1/3)

目录

秦国的消息很准确,魏国最近确实在鼓捣三晋同盟。

曾几何时,强盛的‘霸魏’从不考虑盟友,数十万甲兵、二三十万武卒,足以令诸国臣服,但如今不成了,不只是因为攻赵之战、桂陵之战、河西之战、河东之战等一系列的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力的持续衰弱。

为何魏国国力会持续衰弱?

在李郃的授意下,少梁以钜子墨践为首的‘前魏墨派’墨者正在研究探讨这个问题,以便作为少梁的前车之鉴。

魏国驻少梁使者惠施亦参与其中。

他们通过辩论与研究发现,魏国其实在其国力的巅峰时期,就已渐渐偏离了前魏国名相李悝制定的种种法律,比如说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

当年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时,魏国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扫除了大量尸位素餐、对国家毫无贡献的旧贵族,使大量的田地掌握在国家手中,在此基础上,才有四方人才投奔魏国,且魏武卒也随之诞生。

可随着这些年魏王不断地将土地赏赐给有功之士,赏赐给魏武卒,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土地已越来越少;相反,随着魏国称霸中原百年,当年被称之为‘淫民’的那帮人,即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那帮人,又开始慢慢出现,甚至变多。

魏王封赏的田邑渐渐不足以维持淫奢的生活这么办?这些人不想办法让名下的田邑增收,而是采取了一个更简单的办法:田地的收入不足,那我想办法多弄点田不就完了么?

于是土地兼并现象出现,各地的贵族想尽办法获取田地,甚至为此不惜违背法令、强买强卖,昔日生活在令狐邑的狐氏、田氏、王氏等几支氏族被迫西迁少梁,就是最佳的例子。

当这些土地慢慢落入地方贵族手中时,名相李悝当年‘尽地利’的精耕细作,也就逐渐偏离了当初的道路,勤恳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田地,只能为贵族耕种获取微薄的糊口之粮,耕种自然不会再有积极性,而各地贵族虽通过获取大量田地而得以维持淫奢的生活,但损害的却是魏国的根基。

你说魏王或魏相公孙衍没发现么?那不尽然,他们可能发现了,只是未必有魄力再来一次变法。

毕竟当年李悝变法的时候,魏国的外部环境还是相当和平的,非但还未与韩、赵撕破脸皮,秦、齐两国也没有能力成为魏国的威胁,这才使得魏国抢先成为了中原霸主。

可如今呢?不止秦、楚、齐三国日日夜夜盯着魏国,恨不得将魏国拖下霸主的位子,就连作为‘三晋’的韩赵两国也对魏国恨之入骨,此时若魏国因为二次变法而出现动荡,那保不定就是诸国联手瓜分魏国的景象了。

在这一点上,李郃很早就看出了魏国的弊端,因此他少梁从一开始就否决了‘赏赐田地’,改用将赏赐田地折算成粮收的俸禄制,宁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耕种人口的开销,也要确保土地、山林等资源掌握在国家手中,以便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彻底推行‘精耕细作’。

观少梁近三年来迅猛的发展势头,可见李郃的主张是正确的。

或许日后少梁会开放土地买卖,但远不是现在。

对比发展潜力巨大的少梁,魏国无疑正走在下坡路上,但不可否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魏国的体量,只要不犯大错、不引起众怒,即使是秦、齐、楚三国,暂时也无力彻底取代魏国,更别说魏国还想挣扎一下。

三晋同盟,便是魏相公孙衍向魏王提出的建议。

当前魏国在对外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思路,一个是去年惠施献给瑕阳君,而后瑕阳君又献给魏王的‘联齐抗秦’——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尊齐’、‘联韩、梁’、‘抗秦’。

这条策略其实分两部分。

一个是‘尊齐’,承认齐国在东方的地位,默许齐国在泗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朕就是亡国之君 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 农门娇娇有空间 诸天游戏巡礼者 青竹飞仙 这个仙人有点猛 人在山村签到悠闲 龙族:寻找路明非 我能钓起超能力 在吞噬星空当神豪的我真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