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皇军不是白来了吗?(1/2)
当年的东林党人,现在还活着的已经不多了,本来他们也并不是真正的一党,东林是个筐,只要不给魏忠贤舔腚的都往里装,甚至还有阮大铖这样舔的姿势有问题的。
东林点将录上的一百单八将中,大部分当时年纪就不小了,又被魏忠贤害死了不少,活到崇祯后期接受考验的人有十八个。
孙承宗在戊寅之变中殉国于高阳。
钱谦益当初带头归降张献忠,自不必提。
阮大铖为张献忠所杀。
黄公辅归降了闯军,现为刑部侍郎。
解学龙被闯军俘虏之后流放广西。
李邦华的家乡被闯军占领的时候,他正在家守制,至今还是隐居状态。
刘宗周在绍兴老家未出仕,照旧搞学术。
李若星在崇祯十一年本来要出任贵州巡抚,但因为马士英被破格启用,本来要出任云南巡抚的吴兆元调任贵州巡抚,李若星便没去成。清军入关后,他逃回了信阳老家,为了躲避贺一龙逃进了大别山,后来投闯,任工部侍郎。
陈必谦曾任河南巡抚,是闯军很熟悉的对手,他后来进京做了兵部尚书,清军占领京城后,他在逃亡路上染疫病死了。
顾锡畴在张献忠占领其老家昆山的时候躲入太湖,现在时局稳定,他也出来了,本人未仕西营,但顾氏族人为张献忠效力的有不少。
郑鄤还是和另一时空一样因为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入狱了,但因为皇太极和四大反王打得太猛了,崇祯没顾得上杀他,清军占领北京时,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把他放了出来,跑回常州老家,归降了张献忠。
宋师襄在京城失守前不久才被召到京师,不知因为什么,一进京就得罪了崇祯,被下了狱,皇太极占领北京后,将他释放出来,要他出任顺天巡抚,宋师襄不降自尽。
惠世扬在京城失守时任刑部左侍郎,跑回了陕西老家,现在是纳敏夫麾下文官之首。
郑三俊被崇祯罢官,隐居于池州。
侯恂在清军占领京师的时候还待在天牢中,他不敢像宋师襄那样直接对抗皇太极,便一直装病。皇太极知道他是装的,但杀之无益,侯恂名望甚大,留着他还有些用处,便一直将侯恂软禁着。
熊明遇缠绵病榻,一直在南昌老家养病。
房可壮率乡绅献青州降清,出任刑部侍郎。
张凤翔亦降清,任户部右侍郎。
在另一时空,这十八人有九个忠明而死,三个隐居,两个降清后又参与抗清,一个为崇祯所杀,只有三个做了铁杆汉奸。在这个时空,由于阮大铖死得及时,汉奸率进一步下降。
像陈之遴、房可壮、张凤翔这样的,早就让江南清流开除人籍了,要不是西营的治安管控做得好,估计都得有人去烧陈家的宅子了。在还没沦陷的地方,汉奸当然是人人喊打的。
即便是另一时空清朝夺取了天下,这帮降清士人也依然没怎么试图在舆论上赢,依然得承认史可法、夏完淳是英雄。更不要说这个时空清朝能不能长久还不知道,另一时空做了铁杆汉奸,本时空却“身在虏营心在汉”的人也不少。不出于某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现在大家都不怎么说了。
不过,在另一方面的思想动态上,这些降清士人却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房可壮、张凤翔这些人,觉得清朝要是只占据黄河以北,然后就和明廷还有四大反王议和,也没什么不好,而陈之遴等人则认为,大清一定要设法一统天下。
原因很简单,房可壮、张凤翔是山东人,陈之遴是浙江人。清朝只统治河北,降清的山东士人的地位当然高,而降清的江南士人则盼着清朝打到自己的老家去,免得和家人、家产南北分离。
但他们仍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和汉军旗人的关系不那么好。汉军旗人多为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