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取舍(2/6)
跳动的样子。
“……”
“我?”
随着这句话,有人从石岭关中驱马而出。
吉温连忙开口辩解,表明自己绝不可能勾结王忠嗣,可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那臭味反而冒犯到了别人。
李岘竟是翻身下马,抬了抬手,让薛白带他到帐中说话。
吵吵嚷嚷中,众人没有留意到有个人正在努力缩着身体,躲到了安守忠、安庆绪的身后,那是杨齐宣,正低着头,以鬼鬼祟祟的眼神瞥向吉温。
“也好。”
他在吓唬薛白,用一句大逆不道的话逼迫薛白,使其不能再出言阻止他带走王忠嗣。
李岘没有马上回答,只审视着薛白,以沉默来施加心理压力,但薛白久经考验,显露出了坦荡的眼神,仿佛毫无私心。
故而,眼见武令珣找了一个发难的对象,很快就有人开始帮腔。
“雁门关呢?”
王忠嗣转过头看向薛白,见薛白有一个摇头的动作。
“以前我听人问你阿爷,何苦南征北战,不如韬光养晦。他说,所有人都想着自己,不缺他一个,大唐社稷传到这代人手上,总有人得担……”
阿训是王忠嗣的小名,这人显然是王忠嗣的故人。
“都已经举兵了,哪有再缩回去的道理?!”
“还没探到。”
杨齐宣听着这样的对话愣了愣,没想到吉温竟是这样猜测的。再一想,吉温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想到的、看到的自然也是如此了。
李岘道:“你这话的意思是……圣人反了?”
“不错。”李岘道:“高将军说服了杨国忠一起举荐,让我来收拾河东这个乱摊子。”
“李岘想带走王节帅。”薛白道,“我们要保住河东,只能凭借王节帅的威望。”
正纠结,有一员将领驱马到了城墙下一箭之地。
“哈哈哈。”安禄山又显出了那憨态可掬的笑容,问道:“你们说,吉温这颗心,忠是不忠?”
张通儒一脸苦意,心想,事实证明这些将领就是敌不过王忠嗣,更可见他的办法才是正确的,偏是这些人更能鼓噪,做大事最怕这种群情激奋,脑子一热就盲目跟风。
他竟不惧城外列阵的士卒,一直驱马走到了一箭之地以内,在离薛白仅十余步远的地方勒住缰绳,开口,以清朗的声音喊了一句。
安禄山与他感情很深厚,见他神情挚诚,不像作伪,不由疑惑起来。
“这有何好等的?”
李归仁正有些犹豫还要不要回营,忽听得一声呼唤。转头看去,原来是安庆绪。
石岭关北面,薛白正驻马望着关城。
“不是我!”
帐篷中,王忠嗣低声道:“我这情形,你也看到了,保不住我无妨,但你得保住薛白。”
“你们不了解圣人,但我了解他。”安禄山不能拒绝造反,摆着手道:“既然击败不了王忠嗣,就该回到范阳去,等着圣人下旨除掉他。”
薛白想了想,道:“不是杨光翙。”
“你预想中局面会是如何?”李岘问道,他很想知道若自己没来薛白会如何做,也许会与王忠嗣占据河东,不再听朝廷旨意?
“我不是,府君听我解释。”
“王节帅受了伤,正在静养。”薛白道:“李将军询问我也是一样的。”
“府君请看。”
“是。”
“阿训不愿来见我?”李岘看了薛白一眼,再次扫视了前方的兵马。
他猜测着怎么回事,然后一指武令珣,喊道:“伱找人做了伪证,别以为我不知!府君身边也有奸臣啊!”
他看向高尚、严庄、平洌等人,知他们是看得清局势的,希望他们开口说几句。然而,这些人一心造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