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取舍(3/6)
明知眼下不是好机会,依旧闭口不谈。
他这紧张的样子若是被谁看到了,难免要心生怀疑。可这帐里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根本没人正眼瞧他。
“我打算把一切都交给他。”王忠嗣喃喃道:“他也担得住。”
薛白确实是久仰李岘,知道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正被挂在辕门处,空荡荡的身体像檐铃一般在风中摆动。
“是……唔!”
“都已经开战了,阿兄还在犹豫?”
他愣了愣,心想倘若自己早些归来,被杀的肯定就是自己了。
道歉容易,担责却难。武令珣眼看不能归罪于崔乾佑,扫视了帐中一眼还是没看到李归仁,那個该承担最大责任的曳落河主将也许已死在乱军之中了。
“我记得,记得。”李岘道,“不说了,我带你回京,向圣人求情,可好?”
杨光翙尚不知这句话是何意,“嗖”地一支箭矢已钉在他面前的城垛上,吓得他摔在两个亲兵怀里,定眼一看,那正晃动的箭支上绑着一封信。
说罢,他转身看向石岭关的城门。城门还开着,一众官员还在那里焦急地待待着李岘。
一锅马上要沸腾出来的水,暂时竟被他用锅盖压住了。
帐中将领们一个个都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因战败时自顾仓促逃命而显得狼狈不堪,有些人甚至心跳还没缓过来。深怕安禄山追咎战败之责,恐惧无比。
“吉温!你果然是杨国忠派来的奸细!”
“什么?”
六一.二二三.一三九.三零
安禄山只好猛地一拍案,喝道:“闭嘴!都还没举旗,我的八千曳落河就没了,还有甚好说的,我意已决,回范阳休整!”
“延鉴。”
一直以来,他利用着麾下这些部将对大唐朝廷的不满,许诺他们更好的前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但他如今已是东平郡王,成了最不愿承受风险的一个。
吉温一辈子冤枉别人,此时被冤枉得大急不已,干脆一把在安禄山面前跪下来,嚷道:“府君,要我把心剖出来给你看吗?我真的没有勾结王难得。”
“我敢打赌,安禄山不可能放弃雁门关,占据雁门他才能隔绝朔方与河东。而且回范阳并不代表他没有野心了。”薛白道:“相反,回范阳更方便举兵。”
“插皮,我冤枉你做甚?”
“常山太守薛白,幸随王节帅抵御反贼,敢问阁下何人?”
然而,王难得今日却是改了态度,道:“探马探到了消息,安禄山退往范阳了。”
“稍安勿躁。”张通儒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道:“府君所言,是真正明智之举。正因我们既定策略是对的,王忠嗣急了,才会冒险偷袭,虽说教他侥幸胜了,可这改变得了圣人的心意吗?圣人还是会杀他,我们只需静观其变即可。反而是我们若因一场小败乱了分寸,慌忙举兵,才是大错特错啊。”
他这句话提醒了王难得、李晟一点,安禄山此行是来占据河东的,占据不成,本就不应该直接在河东起事,那是头脑发热的表现。
血从肚子流下,淌在他的衣裆处,往下滴着。
杨光翙望向关城下的兵马,焦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他心里有个声音怂恿着他大胆冒犯李隆基,那个老朽昏聩的皇帝已经无力应对大的变乱,倘若王忠嗣能摆出强硬的态度,他认为李隆基反而会退让,派人前来安抚。
薛白沉吟着,问道:“可与高将军有关?”
李岘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道:“在圣人眼里,造反的是你们。”
“金吾将军李岘。”
安庆绪快步走到辕门处,压低声音道:“将军不必担心,此战乃因吉温勾结王难得,偷袭曳落河,罪不在将军。我已经与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