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南巡皇帝和苏曳最后时光(6/11)
皇帝从头到尾,看得认认真真。
扬州几经战火,早已凋零了。
肃顺道:“双方伤亡都很大,但苏曳伤亡更大,很大。”
尤其是纺织厂,简直看不到边。
陪着皇后和大皇子用膳,但是却不交叉用食。
陆游当时南宋,江山更加碎裂,在几人眼中,比起今天之大清,更是远远不如。
几日之后,皇帝精神奕奕召见的了群臣,道:“众卿,朕想南巡,如何?”
皇帝道:“这样如何,朕成立一个新衙门,册封一个洋务大臣,进军机处,领尚书衔。你苏曳就来做大清这个全新的洋务大臣,可好?”
耆龄肚子上中了一枪,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整个人已经明显佝偻起来了。
几日之后,承德行宫。
皇帝叹息一声道:“他是想说天下疲弊纷乱,文章乃是华彩点缀。天下不平,文章不盛吧。”
她在二皇子小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皇帝沉默不语。
时候到了,两个皇子被抱走了。
莲贵妃道:“因为大阿哥像皇上啊。”
苏曳道:“有的,但是他们工业化得不彻底。当然,就算工业化得彻底,俄国也是有集权传统的。”
肃顺立刻跪下道:“奴才遵旨。”
懿贵妃一愕道:“臣妾也不知道。”
几日之后,终于有惊无险,皇帝的圣驾到了扬州。
说到这里,肃顺稍稍顿了一下。
基本上,是没法治的。
行宫之内,又一天到晚唱大戏。
“谁说今人不如古人的,我看苏曳之诗才,就不亚古人。”
皇帝道:“就你个人的想法,你赞同办厂子吗?”
“但不管如何,马上就要面临胜利了,这一步一定要走好。”
这算是讨好皇帝了,因为清朝大部分时候,都不会在皇帝盛年的时候立储。
皇帝没有发火,而是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苏曳道:“是的。”
晴晴大格格,带着苏曳的长子前来见皇帝,因为剩下三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
皇帝道:“苏曳意思,宋之时,金亦是中国。而如今,西洋昌盛,西风压倒东风,他无颜留下文章。”
皇帝的变化太大了。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皇帝来九江,如果遭到刺杀怎么办?
哪怕是未果的刺杀?也会引发惊涛骇浪。
“苏曳,你是这样的大英雄吗?”皇帝忽然问道。
但皇帝根本就没有进京,绕开京城直接去了通州,然后从这里登船,沿着运河南下。
皇帝就只是召见了江西的各级官员,勉励了几句。
这个时候,让耆龄、罗遵殿、赵德辙这些人接任这三省封疆的话,也无法阻挡。
“皇帝是肺痨这件事情,群臣知道吗?”
英年早秃道:“我觉得,对于清廷高层该小看的地方小看,不该小看的地方,还是不要轻敌。”
“苏曳,西方世界就是靠这些东西,后来者居上,超过我大清的吗?”
接着,曾国藩道:“皇上诗词文章名满天下,不知黄鹤楼可曾有幸,让皇上留下墨宝?”
皇帝无伦如何问,她都说后宫不得干政。
晴晴大格格道:“阿玛不在九江。”
皇帝道:“你这张嘴啊。”
他想过这些工厂可能会很大,但没有想到会大到这个地步。
顿时,承德行宫的文武官员震惊。
对于皇帝这一招,真的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
接着,皇帝道:“苏曳才华惊人,诗词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