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三十二讲】(6/7)

目录

劳累,劳累久了产生疲倦,所以就需要去睡觉。那么“睡熟”这个熟的意思,就是睡足。当他睡足了,醒过来以后“览尘斯忆”,他要能够去吸揽、去忆念过去所发生的尘境,他就产生记忆;假设他忘失过去的法尘,这叫作“忘”。这个地方,佛陀讲出我们第六意根的四种相貌:眠、寤、忆、忘,先提出这四种相状出来。

“是其颠倒生住异灭。”总而言之,这前面的眠、寤、忆、忘,都是真如本性的一念妄动以后,产生的一种颠倒的生灭的相状。

“吸习中归”,当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去吸取眠、寤、忆、忘这四种的相状以后,就归于第六的胜义意根当中。“吸习”就是吸收眠、寤、忆、忘这四种习气而归于意根当中,就产生一种第六意根的活动。

而这个第六意根的活动是怎么回事呢?是“不相踰越”,它前念后念就像波浪一样,一个接一个,不会互相超越,那么这个时候就叫作意知根。由外境而牵动内心,由内心去取着外境,心境和合产生意知根。所以说,这个意根跟所缘的这四种眠、寤、忆、忘这四种尘境,其实都是菩提心中所产生的一念妄动的疲劳之相而已,不是它本来面目。

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因为这种外境生灭的二种妄尘的刺激,集合外在的五尘这个落谢影像,就居在这个意根当中,产生明了的功能,就是由境牵心。

这以下说明由心取境。“吸撮内尘”,再由这个明了的功能去吸取内在的法尘而产生一种意根。这个第六意根去吸取法尘是怎么回事呢?这以下讲出两句话,说是“见闻逆流,流不及地”。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说明“见闻逆流”。这个见闻应该是包括见闻嗅尝触,这五种功能产生五尘。那么当它落谢在里面产生一种落谢的影像,产生法尘的时候,只有第六意根可以攀缘,所以第六意根叫逆流。这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见闻觉知这五根攀缘外在的五尘叫作顺流,向外叫顺流;第六意识是把前面的见闻嗅尝触这个五根产生的五尘吸收回来以后,变成落谢影像,它是向内攀缘,所以叫逆流。向外叫顺流。“流不及地”,意根它所缘的内在法尘是如幻如化,是虚妄不实的,不是前五根所能够攀缘的,所以它不是前五根的顺流所能够攀缘得到的,叫流不及地。这个就是所谓的第六意根的觉知的功能。

总而言之,它是由境牵心、由心取境,心境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这样的一个第六意根的觉知性,事实上离开了寤寐生灭两种尘境,是毕竟无体的。如是之故,阿难!我们应当了知这个觉知之根不是从寤寐而来,也不是从生灭相状而有,也不是从胜义意根而出,亦非虚空而生。这是作一个总标。

这以下我们各别说明。

何以故?若从寤来,寐即随灭,将何为寐?必生时有,灭即同无,令谁受灭?

说你这个第六意根这个觉知的功能,是从觉醒的时候来的,那这有问题了。当你睡觉现前的时候,那你意根就随觉知而消失了,那你在睡觉的时候,你又怎么知道你在睡觉呢?那如果说必生相而有,那么当灭相现前的时候,你的觉知性也随这个生相而消失,那你又怎么知道你现在是安住在灭相呢?所以从他生(从他,指的是外境而生),是不合道理的。

还有一段:

若从灭有,生即灭无,谁知生者?

也是这个意思。觉知的功能从灭相而有,当生相现前的时候,你觉知的功能随灭相而失,那你怎么知道你安住在生相的状态?这个也是讲,不是他生。

我们看下一段:

若从根出,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朱重八,哪里跑,我是你小舅子 宝可梦:小智重生世界线收束 练剑就变强,出山即无敌! 我在现世开辟修仙路 hp回到最初的时间 奇人之上 重生:大明星爱上我 全民领主:开局一把加特林 接续华夏文脉,以我名换你命 修仙:我真没想当舔狗!